“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一条大河是水的迷宫,丛林是树木的迷宫,城市是街道的迷宫,图书馆是人类思想的迷宫。”
——博尔赫斯
我与图书馆
《你看过多少大的世界?》
2018的跨年是在中国中西部一家小小的旅店中度过的,而就在前一天我还徜徉在武大的校园里,用真实的感官去记录这个高中三年来念念不忘的地方。而来到重庆,我则是为了祭拜张自忠将军。
我有过很多梦想,被很多人感动过、伤害过,心里种下了各种各样的执念,有许多地方,我知道非去不可,有很多脑海中的幻想,非被证实不可。所以,我一直在旅行——去上海看亚洲邀请赛的现场,为我最喜欢的DOTA2战队加油,和一帮同样有着热血和信念的人尽情呐喊;去苏州逛一趟留园,走一次曾经最喜欢的女生走过的路,她去过留园后在人生中碰到了我,我也想遇到些什么;去武汉,把对武大的念想断了,谢谢你支撑了我三年,接下来的人生我会自己走;去重庆,在张自忠将军的墓前肃立,默默地学会那份深入敌后为国死的担当。
我向往着全世界。不过就像一句话说的:“父母尚在苟且,你凭什么向往诗和远方?”我得靠自己的努力去赚取车票的钱。除了平日里省下的生活费和努力学习得来的奖学金外,我还在暑期做过话务员、炸鸡店员工和泳池救生员,在学校里学业繁重、活动很多,便选择了图书馆的勤工岗位——那份室友觉得太辛苦太无聊而放弃的工作。
不知是不是我习惯了孤独,当其他人在课余时间疯狂地玩着游戏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书架和书本间穿梭、整理,甚至与学习的同学们也格格不入。我能听到万籁俱静中每个人对考试、对证书、对考研的躁动,大家在追求他们心中的追求,我像一个最普通不过的过客,在自己的世界里思考着自己的东西:
“这里有许多书翻都没翻过就老了,不知是书写得太差还是用处不大啊;我以后也会这么去做机械的重复和体力劳动吗,那时候应该没有领导会骂我这个大学生眼高手低吧……”
未来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人类永远对他们不了解的东西感到恐惧。害怕专业,害怕工作,害怕人与人之间对比产生的落差感,我生性里的不安、自卑与易怒在图书馆的安静中被细细地打磨。我曾经那么藐视金钱,也喜欢喧闹,当梦想被明码标价,当一个个人长年累月的心血被我放在了书架上的某个位置,每本书背后都有着一段绞尽脑汁的故事和铅与火的碰撞。我轻轻地拿起、放下,就在这咫尺的空间里,我看到了整个世界。
建筑工程学院·周志平
《图书馆勤工心得》
之前网上流传甚广的哈佛凌晨4点的图书馆景象已是人人知晓,且不论此事的真伪,它成为焦点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对在图书馆勤奋努力大学生的尊重与赞美。记得刚入学时,对校园环境还不甚熟悉,唯独深深地记住了学校中极似白宫的图书馆,每天早晨从东六出发,沿着后山的情人路一路骑车,远远的看到了图书馆如同罗马帝国时期的万神殿般的穹顶,便有一种“胜利在望”的安心。
起初报名申请图书馆勤工时便是敦促自己,多去图书馆阅读学习,提高效率,沉下心,戒浮躁,得幸,能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成为图书馆的勤工人员,进行期刊管理工作,勤工时段,整理勘对高架期刊、矮架和芸悦读处的书籍,登记出借复印期刊的学生姓名等工作,任务轻松简洁,工作完成后,自行阅读或者自习即可。勤工处的老师也十分和善负责。
在整理期刊时经常能获得意外的惊喜,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期刊下好玩的文章,比如《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这本月刊就吸引了我的注意,看到时心中惊叹:如此宏大的标题!翻看第一篇《中国古代文人官年现象综论》,多有趣,研究古代官员伪造身份证,就这样,通过每星期两次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勤工,我收获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在图书馆的勤工工作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使我懂得合理利用时间,我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在一个半小时内负责认真地完成勤工任务和某项作业或者阅读,加之图书馆静谧舒适的环境,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我工作学习的效率。勤工工作作为丰富大学生活,锻炼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可以给予参与其中的人更多不一样的体验,以勤养德,以工长技。
渐渐养成了习惯,早起自己一个人去图书馆自习或者阅读,每每这时踏入图书馆,深深感受到我的生活有了仪式感,我感到自己能够集中起注意力,让自己充实、满足,一天的学习过后,晚上闭馆时伴着学校放的轻音乐走出会也感到无比的舒畅与轻松。
最后以一段对工大小白宫的表白作为文章的结尾:
听过最温馨的晚安,是图书馆的闭馆音乐;
看过最迷人的夜色,是图书馆的华灯初上;
闻过最甜美的芬芳,是图书馆的翰墨书香。
法学院·金晨莹
“没有任何快艇像一本书,
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地方。
也没有任何骏马能像一页欢跃的诗篇,
最贫穷的人也可如此跨越旅行。 ”
——埃米莉·迪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