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表示开始、最初。“旦”表示太阳刚出地平线之际,即一日之始;因此“元旦”就是一年之始、一年的第一天。需要注意的是,在民国建立改采公历前,“元旦”指的是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
1917年元旦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文学革命序幕。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中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就显著,影响巨大,其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更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正值元旦佳节,想知道鲁迅的元旦新年是怎么过的吗?一起走近《鲁迅全集》翻开《鲁迅日记》来一探究竟吧!
◆ ◆ ◆ ◆
今日人物丨鲁迅
说起鲁迅,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刻板印象里,总觉得鲁迅严肃、冷峻甚至固执。但是你知道吗?真实的鲁迅幽默而有趣、充满着“人间烟火气”。
公务员、教师、作家、思想家
爱吃甜食,龋齿严重
吃太多摩尔登糖,牙痛到怀疑人生
在王府井看完牙医
去稻香村愉快地买了一堆饼干奖励自己
49岁时拔光所有牙齿
在散文里深情并茂地记录老师藤野先生
所有科目中只有这位老师任教的科目
没有及格
与妻子分居两地
趴在草地上望着相思树思念妻子
却有头猪当着他的面啃相思树,遂与猪决斗
每到岁末年初之际
人们总是格外忙碌
以自己的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
大文豪鲁迅也不例外……
过元旦之“逛街淘宝”
甲寅日记 正月
一日 晴,大风。例假。上午徐季孙、陶望潮、陈墨涛、朱焕奎来,未见。杨仲和馈食物,却之。午后季市来。往敫家胡同访张协和,未遇。遂至留黎厂游步,以半元买“货布”一枚,又开元泉一枚,背有“宣”字。下午宋守荣来,未见。晚得二弟信,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发。
“听戏、吃小馆、逛琉璃厂”被称为民国文人的三大乐趣,鲁迅先生也不例外。根据《鲁迅日记》统计,从1912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在北平14年多的时间里,去琉璃厂等地逛古玩铺和书肆达573次,逛宣武门外地摊“小市”也有164次之多。
过元旦之“聚餐吃饭”
日记十二 一月
一日 晴。休假。邀徐耀辰、张风举、沈士远、尹默、孙伏园午餐。风。
在北平的15年间,鲁迅逛遍了大大小小的饭馆。他的日记中很多内容都是各类佳肴珍馐以及各种饭馆酒肆的名目,不仅有高级大饭庄,还喜好「逛小市,听小戏,吃小馆」。
过元旦之“看戏看电影”
乙卯日记
正月
一日 昙。例假。午后晴。季市送二肴,转送舅父。下午得齐寿山明信片。得二弟信,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发。狄桂山来访。晚季上来,饭后同至第一舞台观剧,十二时归。
日记十四
一月
一日 晴。午伏园邀午餐于华英饭店,有俞小姐姊妹、许小姐及钦文,共七人。下午往中天看电影,至晚归。
日记十五
一月
一日 晴。夜往北大第三院观于是剧社演《不忠实的爱情》。
鲁迅平时生活节俭,但在观看文艺演出这一项上,却很舍得花钱,尤其爱看电影。妻子许广平在文章提到,鲁迅看电影总要买头等电影票,还要挑选最贵最好的位置,就为了最大程度地欣赏电影。
看上去,鲁迅的元旦好像和我们的元旦过得也差不多:逛街、聚餐、吃饭、看话剧、看电影、无所事事……但身为大文豪的鲁迅怎么可能和我们一样呢?他的元旦还有一件大事呢!那就疯狂买书和看书。
鲁迅渊博的知识和他巨大的阅读量是分不开的,他终其一生,读书不懈,阅读书籍上万册。光二十四年间日记中记载的购书量就高达3009种9600册,各种墓志、碑文、画像等拓片6906张,共花费大洋14333元,折合现在的人民币达100多万元,平均每个月购书花费至少达3500元。就连买书最少的1913年新春元旦,除借阅和只看不买的书外,他还买了53册书。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太早地接触到了鲁迅,却又没有真正地理解先生。正如余华在谈论自己重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时说的那样:
“回顾小学到中学的岁月里,我被迫阅读鲁迅作品的情景时,我感慨万端,我觉得鲁迅是不属于孩子们的,他属于成熟并且敏感的读者。同时我还觉得,一个读者与一个作家的真正相遇,有时候需要时机。”
许广平曾追忆,每逢辞旧迎新之际鲁迅必做两件事:一是整理、存放当年日记;二是挂好新年日历牌,然后点燃香烟,在藤椅上养神且思考:今年做了哪些事?有无什么遗憾,新年将加倍努力。
或许,在这2019倏然逝去,2020就在眼前的日子里;当我们年少的青涩渐渐退去,生活的感悟慢慢升起之时,真正阅读鲁迅的时机已然来临。
就趁这个元旦,让我们跟着鲁迅,在吃喝玩乐的同时,一起静下心来,用阅读和思考迎来崭新的一年,“摆脱冷气向上走”。摘下先生的句子共勉之: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馆员碎碎念:2020年伊始,我们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为大家推荐相关书籍。如果大家有更好的书籍推荐,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您的意见将会成为其他读者的阅读指引,也将被纳入图书馆采购参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