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与译著
《中国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Chinese People,又名《春秋大义》,1915年首版)[1],是我看的第一本英文原著。书是写给西方人看的,赞美中国文化、中国人、中国女性以及中国语言,讽刺挖苦不懂中国文化的在华洋人,在当时影响很大。
因为讲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有些单词不认识,连猜带蒙的也能看懂个大概意思。那段时间,逢人便聊辜鸿铭。
随后,把图书馆里的各个翻译版比较了一下,有两个版本值得一看:
其一,黄兴涛翻译的《中国人的精神》(1996年)[2]。国内现有很多关于辜鸿铭的文献资料,都来自于黄兴涛老师所做的研究。
其二,颜林海翻译的《春秋大义》(2009年)[3],以类古文的句式进行翻译,并做了注释,语气基本符合原著,诚意满满令人感动。如果要看英文原文的,也可以看这本,前半部译文,后半部原文。
延伸阅读
只看一篇《中国人的精神》,不足以窥全貌,随后花了较长一段时间,看了《辜鸿铭全集》(上下)(1996年)[4]。原作多是用英文写作,感谢黄兴涛老师的翻译。辜先生纯中文的写作不多,且都是小篇幅,也还值得一读。
图书馆里有多本辜鸿铭的传记,比较之下还是黄兴涛老师编的《旷世怪杰——名人笔下的辜鸿铭 辜鸿铭笔下的名人》(1998年)[5]值得一看。名人笔下的辜鸿铭,有褒有贬,有中国人、法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名人学者记忆中的辜鸿铭,可以全方位了解其人其事。
另外推荐一本,《辜鸿铭与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2016年)[6]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思想的学者来说,附录部分很有价值,国内现有关于辜鸿铭的研究资料,已被掘地三尺。
其实,引起所有这一系列阅读的,是因为看了电影《建党伟业》(2011年),刘佩琦老师扮演的辜鸿铭,印象深刻,立刻查了资料,买了书《中国人的精神》英文版,但是此书在书架上静置了6年才找空看。
《建党伟业》 刘佩琦饰 2011年
西方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正如美国著名汉学家艾恺所说:“在战时和战后欧洲悲观与幻灭的氛围中,与泰戈尔、冈仓等成为东方著名圣哲的,是辜鸿铭,而不是梁漱溟或梁启超。”
辜先生将《论语》、《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并且首创引用歌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的模式,从而更加直观地帮助西方读者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924年泰戈尔访华留影
辜鸿铭(右二)、徐志摩(左二)
1891年,俄皇储来华,赠其镂皇冠金表。
1898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晤访。
1906年,与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书信往来。
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1915年,北京大学任教,主讲英国文学。《春秋大义》出版,很快译成德文,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1920年,英国作家毛姆出游中国,登门拜访了辜鸿铭先生,文字记录详见《在中国屏风上》[7](P103哲学家)。
1921年,芥川龙之介到中国旅行,拜访了辜鸿铭先生。
1924年4月23日,印度诗哲泰戈尔访华,辜鸿铭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熊希龄、蒋梦麟等前往北京前门车站迎接。
辜鸿铭书目推荐
[1]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年
[2] 中国人的精神
黄兴涛译 海南出版社
2007年
K207.8 CG1
[3] 春秋大义
颜林海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年
C955.2 ZG1b
[4] 辜鸿铭文集
黄兴涛译 海南出版社
1996年
I216.2 499
[5]旷世怪杰——名人笔下的辜鸿铭 辜鸿铭笔下的名人
黄兴涛编
东方出版中心
1998年
[6] 辜鸿铭与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
刘中树, 付兰梅, 吴景明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
K825.4 ZF6
[7]在中国屏风上
毛姆著 唐建清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年
I561.65 ZM14.2
阅读心得
1.读书选版本很重要。有的英文版把前言删掉了,大大逊色。
2.辜的英文造诣很高,精通德、法、意大利、拉丁、希腊语等。其学英文从背诵《失乐园》开始,学德文从背诵歌德的《浮士德》开始。听音跟读,熟背之后再探究文意。此法不妨一试。
3.辜被中国的饱学之士评为“肤浅空疏……”(吴宓1928年《大公报》悼文),而在欧美日本影响很大,尤其在德国享有很高声誉。中外作家和学者那里,常常看到辜鸿铭的影子。
4.近几年国内有关辜的研究资料已较充分。国外的资料略显不足。比如,国外求学经历不详;赠予毛姆亲笔书写的诗句,已不得见,在书中有文字记录,但是经过转译了的。
馆员碎碎念:2020年伊始,我们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为大家推荐相关书籍。如果大家有更好的书籍推荐,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您的意见将会成为其他读者的阅读指引,也将被纳入图书馆采购参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