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电台

漫读电台

待“寒夜”过去,便是万物回春

浏览次数:91

寒尽春生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今日大寒,24节气之中的最后一个,过了此“寒”,便是新的节气轮回,是春来复始、生生不息的希望。若绝望和希望同行,你会最先抓住谁的手与你共余生?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个“绝望与希望同存,希望隐于寒冬夜里仍坚定存在”的故事——《寒夜》。

‣‣
今日人物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代表作品:《家》、《寒夜》、《随想录》


‣‣
今日荐书


《寒夜》是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46年底,出版于1947年。


《寒夜》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为背景,围绕汪文宣、曾树生、汪母之间的矛盾展开故事情节,描写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破裂,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为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发出了痛苦的呼声。

‣‣
片段赏析


死的死了,走的走了。就是到了明天,她至多也不过找到一个人的坟墓。可是她能够找回她的小宣吗?她能够改变眼前的一切吗?她应该怎样办呢?走遍天涯地角去作那明知无益的找寻吗?还是回到兰州去答应另一个男人的要求呢?

她只有两个星期的假期。她应该在这两个星期内决定自己的事情。……至少她还有十二三天的功夫,而且事情又是不难决定的。为什么她必须站在地摊前忍受寒风的吹打呢?

“我会有时间来决定的,”她终于这样对自己说。她走开了。她走得慢,然而脚步相当稳。只是走在这条阴暗的街上,她忽然起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她不时掉头朝街的两旁看,她担心那些摇颤的电石灯光会被寒风吹灭。夜的确太冷了。她需要温暖。

‣‣
馆藏信息


‣‣
阅读感悟


太阳于深黑尽处升起,春天于寒冬之后来临,光明于暗黑尽头降临,我们要相信,寒夜过后会是耀眼灼丽的黎明。巴金在《寒夜》里写了一个小家庭的悲剧,运用主人公一家“小家式”的矛盾引发对旧社会大家式的思考,突出旧社会统治者的压迫下,人民的挣扎和痛苦以及对新生的渴望。


初读《寒夜》之时,我读到的是绝望,是深黑夜里汪文宣病卧床头回忆往昔救不活的绝望,是曾树生站在阴暗的街头找不到家的绝望。再读《寒夜》,我看到的是希望,是黑夜尽头到来的黎明。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