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电台

漫读电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浏览次数:3083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名言家喻户晓,但是鲜有人知道出处。其实这是余秋里在20世纪60年代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期间提出的口号,他与几万大庆人共同战斗,为中国从根本摆脱了依靠“洋油”过日子的境遇,还培育宣传了大庆油田的“红人”铁人王进喜。

1996年,为了隆重纪念伟大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人民出版社决定将一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回忆录集中出版。10月,《余秋里回忆录》出版。该书一经面世,立即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和普遍好评,一册难求,2011年《余秋里回忆录》重新出版。让我们通过再读饱蘸浓郁深情、镌刻将军音容的《余秋里回忆录》来思念追忆这位革命先烈。


◆ ◆ ◆ ◆

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人称“独臂将军”、“一把手”。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余秋里原所在的第8团部队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第1团。贺龙评价余秋里:“八年抗战,余秋里打出了个天下第一团。”


“独臂将军”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第1团
曾任 总财务部部长
石油工业部部长
国务院副总理
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副秘书长


◆ ◆ ◆ ◆


 今日故事丨诗意的名字

关于余秋里的名字,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天毛主席对余秋里说:“秋里秋里,你这个名字很有诗意啊!”余秋里:“主席,我这个名字其实很土。小时候家里穷,请不起先生起雅名,所以家里人就把我叫狗娃子。后来参加了红军,领导问我叫啥名字,我说不上来,又问我是啥年月日出生的,我回答说我妈说我是割谷子后的秋天里生的。领导一听就说,那你就叫余秋里吧。”毛主席说:“好嘛!秋里这名字蛮好的,秋天总是个丰收的季节,又是火红的岁月。


◆ ◆ ◆ ◆

    今日荐书 丨《余秋里回忆录》

书的介绍

余秋里对自己的回忆录作了如下概括:“在回顾我的经历时,着重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在革命征途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有些什么经验教训,力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党领导的一支部队、一个部门,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是怎样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二是写了部队中和石油工业战线上的英雄模范。在战争年代,我军的英雄和革命烈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石油战线的工人、干部、科学技术人员,以自我牺牲的精神,艰苦创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发建设了大庆油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英雄行为和革命业绩,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广泛传颂。”

片段赏析

3月12日,我十八团正按着军团的部署向镇雄方向前进,忽然接到贺总指挥的命令,要我们火速前进到章坝,截击正在经得章坝前往镇雄的万耀煌纵队。我团赶到干沟梁子,看到敌军正沿山坡由西向东开进,恰好经过我们的脚下。我们乘其不备,猛烈开火,指战员呐喊着冲向沟底,消灭了正在进行中的一部分敌军,剩下的敌军有的在沟底顽强抵抗,有的挣扎着爬上了对面的山坡。为了消灭被围困在沟底的敌人,我团成本兴团长站起来看地形,选择进攻路线。这时我看到对面山坡上的敌人正准备向我方射击,我急忙站起来用左臂把成团长拉倒,嘴里喊了一声“危险”,话音未落,敌人一排子弹射来,击中了我的左臂,简单包扎以后,继续战斗,消灭了沟底的敌人。在给敌人严重杀伤以后,总指挥部命令我军撤出战斗。

为了掩护我军转移,必须要消灭对面山坡上的一股敌人。我和成团长带领部队迂回到对面山坡上,占领了大半个山包,缴了十几只驳壳枪和几挺机枪,就在我们即将占领全部山头时,敌人一梭子机枪子弹打了过来,打在我已负伤的左臂上。当时我一看,打断的骨头白茬已穿出皮肉,有两根筋露在外面,微微颤动。当时好像有些麻木了。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也没有多想,继续指挥战斗。一直坚持到天黑,部队安全转移。当时在我团的六师政委廖汉生看我伤势很重,让同志们用担架把我送到师卫生部,经简单包扎后随部队转移。



我被抬到卫生部以后,疼痛难忍,开始意识到伤势的严重。我动动左手的手指,只有一个能动,其余四指全然没有知觉。经过战争的同志都知道,不怕骨折肉绽,只怕打断神经。有人喊我一声,或者用手指动我一下,我都感到伤口疼痛。我不敢张嘴说话,吃东西只能慢嚼慢咽,稍一不慎,伤口就钻心的疼。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不是打仗就是急行军,根本没有时间治疗伤口,更不用说动手术了。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