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元夕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笔下千年前的元夕,是中国诗词中最美的夜晚之一。
梁启超评辛弃疾
梁启超在评价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时说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夸的是词中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理想人格。
梁启超对辛弃疾推崇备至,认为他的词“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为他著书立撰,著有《辛稼轩年谱》、《梁启超手批稼轩词》等专著,体现了他对稼轩词的钟爱。
正值元宵,让我们循着千年前的烟火,一起来谈谈“那人”……辛弃疾?不,是他的迷弟——梁启超!
◆ ◆ ◆ ◆
今日人物丨梁启超
(1873-1929)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
维新变法前
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
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
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
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
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维新变法失败后
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
倡导近代文学革命运动,推广“诗界革命”
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
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
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严词抨击,加入段祺瑞政府
后期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今日故事丨爱的教育
“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
梁启超的九个儿女
▽
说起梁启超,我们或许经常会想起中学课本中作为政论家和政治家梁启超,而非是作为父亲的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看看这个“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超级学霸家族是怎样炼成的。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梁启超曾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短短八字道出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他的重视儿童教育的思想在今天仍有讨论和借鉴意义。
1. 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梁启超每天忙于宣传、著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只要一得空,他就和孩子们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给他们讲故事。尤其在晚饭后,大家围坐在小圆桌旁,梁启超一边喝酒,一边给孩子们讲爱国英雄的故事。
2. 创造快乐的童年
在日流亡期间,梁启超一家住在神户郊外的海滨,房子依山傍海,梁启超称之为“双涛园”。当时家中孩子很多,除了梁家自己的子女外,还有几个亲戚的孩子,在一起非常热闹,梁启超称他们为“双涛园群童”。他时常鼓励孩子们去户外游泳、爬山、郊游、野餐,尝试各种新奇的事物。家中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3. 给予充足的爱意
梁启超从不吝啬对孩子的爱,更不羞于表达。梁启超给他的孩子都起了昵称,他叫长女思顺“大宝贝”“娴儿”“Baby思顺”“顺儿”;称小儿子思礼“老白鼻”“老白鼻者”“老Baby也”;给思懿起了“司马懿”的外号;称思庄为“庄庄”;思忠为“忠忠”;思达为“达达”;思宁为行名呼为“六六”;更常在信中直白地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当孩子们逐渐长大成人,梁启超的教育也随之调整。他注重对子女的人格塑造和精神引领,在教育中总是褒多于贬。他在对孩子们进行鼓励和劝解的同时,又十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
1. 培养乐观的心态
梁启超认为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意在教导人学会“不惑,不忧,不惧”,他告诫子女在困苦中不消沉,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2. 鼓励纯真的性格
梁启超为人率真、热忱,用胡适的话来说便是:“为人最和蔼可亲,全无城府,一团孩子气。”梁启超也常鼓励孩子们保持童真,坚守内心的纯粹。
3. 提倡真正的学习
梁启超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乐趣,鼓励孩子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获得知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今日荐书丨《宝贝,你们好吗?》
梁启超爱的教育·给孩子们的400余封家书
馆藏代码
B259.11 ZM1
馆藏地
屏峰综阅室 (屏峰主书库四层)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奥地利著名精神学家阿德勒曾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童年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持续一生,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强大的力量。
我们天然都是孩子,却不天然都是母亲或父亲。今天,我们关注的,或许是自己的童年。未来,我们关注的,将会是下一代的童年。今天我们面临的亲子关系,或许明天会继续重复。
为每一个曾是孩子,终有一天会拥有孩子的你们,或已然成为父母的你们附上一首诗。新年伊始,愿我们在时光的涤荡中,思考生命的来与去,懂得爱与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