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北周历经五帝,仅存在了二十四年。
今日人物|宇文觉
542年-557年
即位天王,史称北周
周孝闵帝宇文觉是西魏宰相、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第三子。魏恭帝三年(556年)三月,以嫡子被宇文泰立为世子;四月,拜为大将军。十月,宇文泰去世,宇文觉嗣位为太师、大冢宰。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开始扶持15岁的宇文觉承袭父位,由宇文护辅政。十二月,魏恭帝又下诏以岐阳之地封觉为周公。次年(557年)正月在其堂兄宇文护的扶持下,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把皇位禅让给宇文觉,宇文觉即位称帝受禅位,正式即位称天王,国号大周,史称北周,是为北周的开始。
下诏书—减赋减刑
宇文觉即位后,多次减赋减刑。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三月十四日,下诏说:“淅州去年歉收,百姓饥饿,我心中悲悯。该州赋税未完成的,应当全部免除。另派使者巡视,对穷饿者予以赈济。”
三月二十五日,裁减六府官员,三分裁减一分。
四月四日,诏命死罪以下的囚犯,各减刑一等。
八月五日,下诏道:“我才登皇位,教化未至,使我百姓,多陷刑网。如今秋天已到,将要执行死刑,念及群生,责任在我。应当宽恕有罪之人,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凡犯死罪者,应当降为流放;流放罪以下的,各减一等。不在赦免范围以内者,不得依此减罪。”
八月二十八日,又下诏说:“帝王治理天下,无不广泛访求人才,以治理百姓。如今二十四军应当推荐贤良而有治理才能的人,每军举荐九人。被举荐的人,以后如有不称职者,凡举荐的官府,都要治罪。”
九月二十四日,下诏道:“我听说治理天下的,并不是只靠帝王一人,而是上下同心才能做到。如今文武官员及军人未得封爵者,应当各升两大级。”
欲铲奸、却遭杀
闵帝称帝后,军政大权实际上全部掌握在他的堂兄大司马宇文护手中,宇文护专横跋扈,一部分元老大臣对他心生不服。宇文觉招了一批武士,经常在皇宫后园演习如何擒拿宇文护;他又与大臣商量,决定于某一天开宫廷宴会时,抓住宇文护杀掉。谁知他们的阴谋还来不及实施,就有人向宇文护告密了,反被其先发制人,杀赵贵(满门抄斩),罢了独孤信的官,后来孤独信也被赐死。559年,宇文觉被废黜(后被暗杀)。
人物评价
宇文邕:“至德纯粹,天姿秀杰。”
卢思道:“闵帝以嫡嗣承基,应天纳禅。弱龄厌世,未及称皇。以庶长见立,纂我鸿绪。从容文雅,亦守文之良主焉。”
令狐德棻《周书》:“孝闵承既安之业,应乐推之运,柴天竺物,正位君临,迩无异言,远无异望。虽黄初代德,太始受终,不之尚也。然政由宁氏,主怀芒刺之疑;祭则寡人,臣无复子之请。以之速祸,宜哉。”
李延寿《北史》:①帝性刚果。②孝闵承既安之业,膺乐推之运;明皇处代邸之尊,纂大宗之绪。始则权臣专命,终乃政出私门;俱怀芒刺之疑,用致幽弑之祸,惜哉。
徐钧:“生长朱门十五春,废兴无奈属权臣。当时枉作开基主,翻被虚名误却身。”
今日故事|北周权臣宇文护废杀三帝
在公元557年到560先后杀死了西魏恭帝元廓,以及北周的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三个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杀死过最多皇帝的人。
公元557年,逼傀儡皇帝元廓禅让与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不久就杀死了西魏恭帝元廓,这样就最后灭亡了西魏而建立了北周。
北周建立后,宇文护就任大冢宰(宰相),继续执掌朝廷大权,“百官总己以听之”。在他眼里,年方16岁的皇帝宇文觉还是个孩子,完全可以也应该由自己作主。谁知,宇文觉年纪虽小,性格却很坚毅刚决,他很不满意宇文护的专横跋扈。同时,赵贵、独孤信对宇文护也是相当的不服,认为“军国之政,当归天子,何得犹在权门!”他们一起鼓励宇文觉除掉宇文护。太傅赵贵密谋刺杀宇文护,找太保独孤信商议,独孤信阻止了他,但也没有告发他。后来有人告发了这件事,宇文护立刻杀了赵贵,独孤信也被罢官,不久又被赐死。公元557年四月,宇文觉联络李植、孙恒、乙弗凤等大臣,准备借宴请公卿的机会捕杀宇文护,被宇文护发觉,但宇文护这次没有大开杀戒,只是把为主的两人从宇文觉身边调离,贬到地方做官。侥幸留下来的乙弗凤却不死心,加紧谋划,准备由宇文觉设御宴招待群臣,乘机干掉宇文护。此事又被宇文护获知,这次宇文护不再心慈手软,立即召集心腹,将乙弗凤等人一一捕杀。然后逼迫宇文觉退位,废封他为略阳公并将其幽禁。一个月后,宇文护又派人暗杀了宇文觉。
除掉宇文觉以后,宇文护又立宇文毓当了皇帝,是为北周明帝。宇文毓,史书说他:“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子之量”。大概是认为他比较仁儒不大会对自己造成威胁的缘故,所以宇文护把他抬了出来当皇帝。然而宇文毓却并不如宇文护所想象的那般懦弱无能,他在处理事务中逐渐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才干。他周围逐渐集聚起一批老臣元勋。他致力于发展经济,在百姓中也威望日高。所有这些,都引起宇文护的疑惧和不安。为了试探一下,宇文护假惺惺地搞了一次“归政于帝”的举动,把除了军权以外的所有权力都交还给皇帝。谁知宇文毓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并把自己的名号正式改为皇帝(在此以前,北周的最高统治者不称皇帝而叫天王)。这样一来,宇文护害怕了。于是,公元560年指使一个御厨在明帝的食物里下了毒药,毒死了明帝,宇文毓。
尔后,又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为帝,是为周武帝,实际大权仍由他掌握。572年三月十八日,宇文邕带领宇文护去拜见皇太后,并让宇文护向皇太后朗读《酒诰》,宇文邕在背后趁机打倒了宇文护,宇文邕命令太监何泉砍死宇文护,何泉害怕,一击之后却没有伤到宇文护,这时预先藏在室内的卫王宇文直冲出来将其杀死。
宇文护年少时征战四方、开疆扩土,后受命托孤、辅佐幼帝、成为肱股之臣,欲把持朝政、弑君杀弟、铲除异己,终是树大招风,身首异处,未能善终。
今日荐书|《北周六典》
索书号
D691.5 ZW7 1&2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作者王仲荦先生一生从事文史教学与研究,孜孜不倦,潜心著述,还参加了新中国重要的古籍整理项目二十四史点校工作,在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研究方面,以及古籍整理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王仲荦先生非常擅长细致的考证,几乎一词一字也要追根溯源,此书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2分,更有读者称此书是北朝研究无法跳过的一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