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 :外国语学院 朱颖
◆ ◆ ◆ ◆
伐周灭陈成一统,中华民族又汇融。
三省六部首创先,文化经济同发展。
开疆拓土域辽阔,农耕文明最辉煌。
圣人可汗人尊称,一代圣主文帝皇。
◆ ◆ ◆ ◆
今日人物丨隋文帝 杨坚
(清代姚文翰绘制)
(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
581年3月4日,隋朝开国。隋文帝杨坚,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 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
杨坚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科举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其在位期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被尊为“圣人可汗”。
◆ ◆ ◆ ◆
今日故事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非常高的帝王,他结束了自西晋以后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将中国重归大一统,他的功绩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杨坚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和他的皇后独孤伽罗是分不开的。
独孤家族的基因
独孤家的女儿各个都很优秀,尤其是独孤信的大女儿,四女儿与七女儿,分别被封为皇后,并且是三个不同的朝代的皇后,独孤家族的这三位女孩子可谓历史上的唯一的三朝皇后。尤其是独孤信的七女儿,更是非凡女性,可谓是七个女儿中的佼佼者。因为只有独孤伽罗支持其丈夫杨坚打得了隋朝天下!与隋文帝并称隋朝的开国二圣。可谓是女性中的杰出政治家。那么为何独孤伽罗有如此的政治才华呢?
首先,独孤家族的良好的政治活动与长相基因。独孤信身高貌美,据史书记载,“好自修饰,服章有殊於众,军中号为独孤郎”,“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瓖,由是知名,”身经百战,北周时“乃以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 ,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独孤伽罗出身于这样的家族,又怎么能不受其父亲的耳濡目染呢?这个耳濡目染不仅仅是长相容貌的,也有她的政治参与意识在内的,只是可惜的是,独孤信死的时候,独孤伽罗才十四岁。但是这也毫无影响独孤伽罗的参与政治的意识。
第二个因素就是独孤家族所处的是多朝代更替的年代,使其有了参加政治活动的机会,例如有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南梁、南陈、西梁、隋朝以及后来的唐朝。王朝频繁的更替为独孤氏的女儿们准备了客观条件。于是身世显赫花容月貌的独孤氏女儿们就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了。对于独孤伽罗更是如此。
第三个因素,不能忽视独孤伽罗个人的杰出才华。众所周知,独孤皇后虽然一直积极参与国家管理,不仅在后宫辅政,还把政治触角直接伸到了政治前台,亲自参与处理朝政。但她并无个人野心私欲,而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堪称母仪天下的贤内助。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个例子,足见独孤伽罗的政治家胸怀,在开皇初年,突厥和隋朝互市,出售一筐价值八百万钱的明珠。这个时候就有人劝独孤皇后买下来,独孤氏说:“非我所须也。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疲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独孤氏的这样的处理问题,一下子赢得满朝归心,使得她的伟大形象也顿时在百官面前展示出来,当然这为新生的隋杨政权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
最后,独孤伽罗的政治参与意识比较强烈,实际上这与独孤氏的家风有关系,尤其是独孤伽罗的外祖父家有关系。先说独孤信家庭影响。匈奴、鲜卑等民族有母系遗风,旧俗“妇持门户”,《颜氏家训·治家篇》说,“邺下风俗,专由妇人主持门户,诉讼争曲直,请托工逢迎,坐着车子满街走,带着礼物送官府,代儿子求官,替丈夫叫屈,这是鲜卑的遗风吧!”由于礼法束缚较弱,北朝妇人发挥才能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独孤伽罗就是从这种风气里产生出来的杰出人物。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这样的一个因素,那就是独孤伽罗的母亲方面的因素,其母崔氏又为小伽罗烙上了深刻的汉文化印记。我们知道,清河崔氏是一个学识深厚的文化世族,家族的文化教养在伽罗身上也有相当程度的体现,史载独孤伽罗文献皇后“雅好读书、识达今古”、“见公卿有父母者,每为致礼焉”。独孤伽罗身上既有父系游牧民族之独立英气,亦有母系汉文化之博雅谦和,本身便是民族大融合之时代产物,是汉化了的鲜卑人。试想,如此文化熏陶下的独孤伽罗怎么会没有参政的意识呢?
独孤信慧眼识女婿
虽然独孤信身居高位,更是北周皇帝宇文毓皇后的父亲,但当时朝廷动荡,朝夕之间性命即不保。宇文护在朝中把持朝政,独孤信虽然贵为丞相,却深受宇文护的忌惮,朝中形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尉迟康多次劝谏独孤信,希望两人能够联手,打压宇文护,但独孤信分析形势,觉得不是良机,就没有同意。但是尉迟康却打着独孤信的名声,起兵造反,想要杀掉宇文护,结果当然是失败了,而独孤信也面临着死亡。
为了保住自己女儿的性命,他必定会为女儿挑选一门合适的婚事,而杨家当时虽然地位不太显赫,但杨家是独孤信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更重要的是,独孤家危难之时,杨家并未疏远独孤家,当时的杨家虽然比不上独孤家显赫之时,但手中有兵,而且杨坚相
隋文帝的功绩
杨坚建立隋朝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他“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成了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杨坚由此开始了他辉煌的“开皇之治”,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次。
开皇二年,隋文帝杨坚认为旧长安城屡经战乱,已经破败不堪,于是在城东南龙首山建设了一座大兴城。新的都城东西对称,雄伟壮观,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繁华都市。
鉴于之前币制混乱,隋文帝推行币制改革,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古钱和杂钱,使货币得到统一。还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在全国执行起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推进了商业的发展。
五铢钱
在政治方面,隋文帝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确立了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尚书省下属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制。这种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体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被一直沿袭使用到清代。他对地方行政机构也进行简化,通过废郡,实行州县两级制。不仅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也节省了开支,减轻了百姓负担。
隋文帝还下令制订了《开皇律》,废除车裂、枭首等残酷刑罚。规定凡判处死刑,须经“三奏”才能处决的死刑复奏制度。同时,他还整肃吏治,惩治贪腐。
隋文帝还实施了一项伟大的改革,他废除了始于春秋时期、东晋尤为盛行的门阀士族制度,开创了以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使得广大庶民百姓得以参与政治,并由此影响了中国后世上千年。
隋文帝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国力日渐强盛。隋朝的人口显著增加,百姓衣食逐渐富足,经济繁荣达到历代最高峰。那时天下粮仓充实,以至于“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 隋朝时政府在各地修建的著名粮仓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
含嘉仓遗址
◆ ◆ ◆ ◆
隋朝初年,北方突厥势力强大,隋文帝对来自突厥的侵犯,进行了坚决的还击。东突厥可汗在开皇四年上表称臣,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意作为藩属,永世归顺。公元588年,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派遣50万大军,兵分三路挥师南下,开始讨伐南陈的战争。第二年,攻占了陈朝的都城建康,在皇宫后殿的枯井中俘获了陈后主和他的两个宠妃,灭亡了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自从西晋灭亡开始的270多年分裂的局面就此结束。隋朝成为秦汉之后,又一个结束长期分裂,乱世混战的朝代。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隋朝消灭了前人过时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隋朝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 ◆ ◆ ◆
今日荐书 丨《说说隋文帝》
馆藏代码
K827=41 ZX1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屏峰综阅室 (屏峰主书库四层)
今日荐书 丨《剑桥中国隋唐史》
馆藏代码
K241 462
馆藏地
朝晖中文书库 (朝晖主书库一、二、三层)
馆员感悟
对隋文帝感兴趣是源于冬吴同学会第二季中的一期节目,其中谈到: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能入选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之一?为什么说隋朝建成的大运河和科举制相当于两个互联网,对维护中国的统一意义重大?独孤信和他的女儿们为什么是隋唐时期朝代更替的隐性玩家?日本的家族企业为什么有用女婿当接班人的传统?为什么说儿子接班是个氏族制度,女婿接班是个科举制度?
感觉很有意思,一探究竟。
想听这期节目,点击链接喜马拉雅FM:https://www.ximalaya.com/shangye/16861863/173606786/105751976/
想看独孤和隋文帝的剧,推荐《独孤天下》电视剧-腾讯视频:
http://v.qq.com/detail/0/033i818h6hqga2i.html?ptag=10523
【参考文献】
【1】独孤伽罗为何能够与隋文帝杨坚并称隋朝开国的二圣?[EB/OL].2018-05-26[2020-02-18].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1341827458679760&wfr=spider&for=pc
【2】身居高位的独孤信为何将女儿嫁给地位不太显赫的杨坚?[EB/OL].2019-08-20[2020-02-18].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4690755774245524.html
【3】杨坚百度百科[EB/OL].2019-10-2[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