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 康有为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
晚清思想界的巨人,被尊为政治家、书法家、诗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拥有的名号一箩筐:原名康祖诒,字广厦,人称康南海,南海圣人;号长素,号明夷,号更甡、号西樵山人,号游存叟、号天游化人……好多!然而除了这些人人都知道的光环背后,康有为还是一个炒房高手,是个超级旅行家,还是个教育家,徐悲鸿、梁启超、刘海粟这些大家都是他的学生,真的是一生都有为的康有为。
读书痴狂的神童康有为,却不是考试型选手?
康有为成长于一个官宦之家,因此康有为小时候教育上是远远超过其他人的,加上他们家族藏书甚多,所以年少的康有为不只是读那些四书五经,他还广泛阅览了其他书籍,小时候有这样的家庭环境,因此有神童的美誉。
《康有为传》里写道;康有为常独自一人在“飞流千尺”的瀑布下的洗心石上静坐读书,任凭飞沬溅湿了衣服,别人高声喊他,他也毫无反应,端坐不动。他每天还登上披云台和暴书台,时而高声诵读,时而掩卷沉思,时而徘徊远望,时而低声吟咏。
当翰林院编修张鼎华来进山里找康有为时,只听到有人唱歌,歌罢又听到狂笑,笑声又嘎然而止,随之传来一阵嚎啕大哭声。这种飘忽不定的自歌、自哭、自笑,与大自然的交响乐很不协调。张鼎华看清楚了,只见山涧旁一块巨石上,坐着一个位20多岁的青年。他衣衫不整,披头散发,两只大眼睛呆呆地望着天空。这青年就是读书读到痴狂康有为。
但是就是这样人称神童的康有为却考了三次,才得到了秀才的头衔,这时他已经十六岁了,相比之下,他最有名的学生梁启超18岁就已经是举人了。既然当了秀才,那下一步就是要考举人了,这个时候康有为还是一样的悲惨,从他19岁第一次参加举人考试,13年中,康有为考了6次,失败了6次,这对他的自尊心打击,那是相当大的。一直到他36岁时终于中举了,并且这一次是真正的时来运转,他两年之后居然中了进士。
秀才做师傅,举人是徒弟!
虽然36岁才中了进士, 但是从他19岁到36岁多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虚度时光,落榜之后他投奔了当时的程朱理学的大儒——朱次琦,这期间康有为从儒学到佛学,从佛学到西学,渐渐接触了个遍。当朱次琦去世后,康有为又去参加考试,还是中不了举人,索性他就自己当起了塾师,教起了学生。
这段时期康有为由于嫌自己在广东考试,屡次不中丢人,于是他就在北京,多次参加举人考试,因为几次进京,他增长了许多见闻,也认识了许多人,名声日渐扩大,有很多仰慕他的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梁启超。当时的康有为还是秀才,而梁启超已经是个举人了。但是聪明的梁启超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自己所学根本在这世界上无所用,跟了康有为,梁启超彻底放弃了所学,专心致志向康有为学习了。
秀才师父,举人徒弟,这种搭配更加使得康有为的名气大振,在光绪十七年,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了万木草堂,而这就是后来戊戌变法的温床。但是在这万木草堂里康有为究竟讲了些什么东西呢?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万木草堂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上书朝廷要求变法遭到阻挠后,就回到广州开堂讲学,培养人才,传播自己的变法思想,最后找到了邱氏书院,并改其名为万木草堂,取其万木森森、生机勃勃、育才树人、人才济济的含意。
康有为举办万木草堂,开创了新的教育模式和内容。他自制“长兴学说”系统表,要求学生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康有为继承了古代儒家的教育思想。要求学生学习道德、仁礼、艺术及古今中外的其他学科。康有为在万木草堂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尊孔的仪礼,自编自跳古代舞蹈。康有为还常带领学生到广州越秀山、学海堂、镇海楼一带游玩。
同时,他在万木草堂撰写了《大同书》来系统地阐述学校体育思想。他认为学校体育教育与德育、智育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只有进行体育教育才能促使青少年健康快速成长。他认为小学生要以体育为主,智育为次;中学生要加强体育智育学习和道德培养;大学生则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他提出的体育活动包括体操、游泳、游戏、秋千、跳木、划船、游览、跳舞等。
(广州万木草堂)
六品小芝麻官坚定了光绪戊戌变法的决心
1895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签订,十分愤怒,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
1898年4月17日,在挤满了二百多个读书人的院子里,康有为振臂高呼:“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如笼中之鸟,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加以圣教式微,
种族沦亡,奇惨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一席话道出亡国惨图,众人泪如雨下。
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此次召见,坚定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任命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16年的海外流亡
不但环游了世界,还成了炒房高手
在瑞典还有“康有为”岛
变法失败之后,康有为开始了16年的海外流亡生活。在这16年中,康有为创下多项记录。
据说他是第一个进行环球旅行的中国人,他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是第一个亲眼看到北极极光的中国人,他先后游历了42个国家和地区。
1904年,康有为来到北欧的瑞典,立刻被这里的风情所吸引他买下斯德哥尔摩东南沿海的沙丘巴登地区的一座小岛,并在岛上建起中国式的园林,取名“北海草堂”。
(瑞典康有为岛)
康有为还凭着自己独到的眼光,敏锐的判断力,几次牛刀小试,便获利不菲。
比如1906年春节期间,他访问墨西哥,受到当地隆重接待。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款修筑有轨电车,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车轨道经过的地方,必将成为人气旺盛的商业圈,地价必定随之飙升,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赚钱的机会,便大量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没过多少日子,这些地价果然上扬了好几倍,他轻轻松松获得了10多万银元的赢利。据说,有段时间他每年还接济给梁启超五千银元。
康有为在青岛度过了他的晚年时光,他对青岛有几句著名的评价:“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康有为故居位于青岛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始建于1899年,三层德式砖木结构建筑,为德占时期总督府要员官邸。1924年康有为购买此房作为寓所,直至1927年3月病逝于此。
(位于青岛的康有为故居)
书法作品被拍出了天价
康有为的事业成就涉及多方面,皆有惊人建树,仅著述就有700多万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辑成《南海先生诗集》。代表诗篇即《出都留别诸公》5首,其中对国家危亡命运十分关切,意气豪迈。其政论文打破传统古文程式,汪洋恣肆,骈散不拘,开梁启超“新文体”先河。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和《欧洲十一国游记》等。
而康有为在书法艺术方面所作的贡献,绝不比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作为逊色。
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康有为的字势雄浑大气,笔画极富穿透力,夸张的长壁画拓展了字的形体空间,意境深远,拓展了书法的审美空间。在2017年的一次春季拍卖会中,他的作品《飞白书势铭》拍出了1495万的天价,足见其书法的艺术价值。
(康有为书法作品)
写在最后
我们初认识康有为大多是通过教科书上: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他写的一些书,像《大同书》,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黑暗,否定了封建纲常名教,倾诉了人民的苦难。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中华民族的觉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立足点或掌握的史料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价会截然相反,对康有为的评价亦如此。有人说他攀附权贵,只要给银子就可以吹捧别人;有人说他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抄袭廖平的《知圣篇》和《辟刘篇》,甚至有人对“公车上书”真实性存疑。康有为的功绩是否曾被夸大?今天的人们对康有为究竟是否又过于苛刻?相信随着历史学家的研究,我们会看到对康有为的客观评价。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今日荐书的两本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康有为,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做出自己的评价。
今日荐书
《康有为传》
责任者;黄晶
馆藏号:B258.5/ZH1
《康有为孔教思想研究》
责任者:王士良
馆藏号:B258.5/ZW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