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电台

漫读电台

寒食节,为了忘却的纪念!

浏览次数:547


春秋时期之士族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洛阳,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总共295年。这是一个战乱不止的时代,《史记》载“春秋之中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士人独立而有风骨,急公好义,不畏生死,令后世敬仰膜拜。



今日人物|介子推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 “寒食节”。


今日故事丨介子推亡命绵山

这是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这是一个读来感人肺腑的故事,如果没有写入正史,你会以为是小说。介子推的故事,要从春秋五霸之一的君主重耳说起,当重耳还不是晋文公的时候,只是他父亲晋献公的九个儿子之一,母亲狐姬。晋献公继位的时候,他已经是二十一岁的大小伙子了,太子申生是合法的继承人,本来没有重耳继位晋公的可能。然而,历史不经意间开了个大玩笑。后来晋献公独宠貌美的骊姬,骊姬因此有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嗣君的念头,从而加紧迫害晋献公的其他儿子。晋献公二十一年,太子申生被骊姬逼得自尽而亡,形势对重耳极为不利,为了活命逃到了蒲城,结果重耳的父亲认为他不辞而别,反而动怒,派兵攻打了蒲城,重耳就只能带着一帮亲信向母亲狐姬的故国翟国逃亡。


流亡十九载,无一怨言

谁曾料到,逃亡瞿国仅仅是一个开始,国内的敌人并没有放过他,重耳和介子推在内的一干人只能从一个诸侯国跑到另一个诸侯国,其间酸甜苦辣,人间冷暖,堪称传奇。在狄地和齐国,他娶过妻子,在卫国和郑国他们遭受过冷遇。在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流亡途中,介子推未曾有过一丝的动摇,仍然追随着重耳的脚步,向着未知的前方走去。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骊姬和她的儿子相继死去,旧臣里克等人想要拥立重耳,重耳却说到自己在父亲过世时按儿子的礼仪侍候丧事,因而拒绝了回国继位,公元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即位,为晋惠公。本来父亲已死,骊姬的儿子也不在世了,重耳能够安全一些了。但有道是,无情最是帝王家,晋惠公成为君王后言而无信,丧失了其威信,他就担心晋国人拥立重耳,于是派兵追杀重耳,重耳不得不继续逃亡。

重耳在被追杀的途中经常食不果腹,只能忍冻挨饿,每天都要想着该如何见到明天的太阳。一天重耳实在难以忍受,几乎快要饿死过去,臣子介子推心有不忍,于是割下了腿上的肉,同野菜煮给了重耳吃,重耳因而免于饿死,对介子推十分感激。

弟弟晋惠公,没有尽到君主的责任,对内背信杀大臣,对外弃义结怨于秦国,他病死以后儿子晋怀公继位。出于对晋惠公的不满,秦国主动提出愿意帮助重耳复国,赶走晋怀公,这一次重耳同意了。终于重耳被追杀了19年之后,在公元前636年,秦穆公的 将重耳护送到晋国,在这一年,重耳成为了晋国的君王,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复国图)



有功不邀赏,火葬绵山

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子推”。对此,介子推没有像壶叔那样,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有些并未跟随晋文公逃亡的人(例如:竖头须)为了贪小便宜通过说些难听的话也来请赏,介子推因此很气愤,进而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

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古木参天,要找两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大火延绵,烧了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一对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晋文公下令次年介子推的忌日为寒食节,这一天禁火、吃冷食。公元前635年第一个寒食节,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今日荐书|《春秋那些事儿》


馆藏代码
K225.09 ZJ2.1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朝晖中文书库  (朝晖主书库一、二、三层)


春秋是怎样一个时代呢?孔子说,礼崩乐坏。后世历史学家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年年征战,生灵涂炭,流血漂橹,以至于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司马迁记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

很难想象,两千多年前的祖先,过的是一种什么生活?在这种长达三个世纪的战乱中,谁还能看到希望?谁还能憧憬未来?谁还能心藏理想?

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也许会说,这个时期,除了 上有所建树,其他方面一片黑暗!其实,历史史实恰恰相反。春秋近三百年间,中国历史非但不是黑暗的,反而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后世两千多年无法企及。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时期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更加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生命可以短暂,但求有为,哪怕如同流星与昙花。春秋时代,多少人物,前赴后继,开宗立派,泽被后世;多少人物奔波四方,游说诸侯,安定一方;多少人物,呕心沥血,发愤著书,心怀苍生;多少人物无畏生死,忠孝节义,笑看风云。

直到今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许多方面仍拜这段时期的诸子所赐。在文化教育尚未普及的时候,这个时代却英才辈出,群星璀璨,名流大家,数不胜数,老子、孔子、介子、屈子、孟子、荀子、庄子等等等等。


很多人喜欢读春秋战国史,因为它不是后来的那种帝王将相的历史,而是一部男人的历史,是一部没有媚俗,没有萎靡,没有世故,到处充满激情、充满大义、充满创造力、充满气贯长虹、充满可歌可泣的历史。

作者江湖闲乐生是著名网络作家,已出版多部历史畅销作品,深谙年轻读者的喜好。本书以幽默诙谐的叙述方式,对三百年的春秋史进行了全新梳理:以春秋五霸为线索,将视野投向那些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和最感人肺腑的历史人物,向读者展现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历史不再枯燥,让历史变得有趣。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