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读书节 | I want—我与图书馆@第十二届读书节

浏览次数:53


“生命由一段又一段的旅程衔接而成,在每段旅程中,都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其中的过程,翻山越岭,还是涉水乘舟,一切全凭自己。一些得到,不一定会长久;一些失去,未必不会再拥有。”

 

图书馆之味



设计艺术学院丨李映珣
每到一个地方,最初的信息输入必然是视觉感受,但是放到记忆里,最恒久的却是味道。图书馆于我,有着一种浓烈的味道:不是因为浓重,而是因为深刻——它无差别的藏书味道平缓了我作为来客的不安。提到它,脑海里出现的是穿过葵花地模糊的金黄后聚焦中心的蓝白色建筑,以及贯穿始终的,属于图书馆的味道。

夏天的图书馆,是满面热风热气后由头到脚透彻的清爽:空调冷气积聚室内,窗外赤日被滤去热烈和躁动,柔和成倾覆于桌面的一片光,一切都相容,构成这个季节里难觅的清净的味道。不像室外那样热浪汹涌,也不像任何一个空调室,那样张扬地和气温对立,图书馆是平缓地进行过渡,因为这里不仅有物理降温,更有情绪的松弛。

有时候我会提早完成期刊报纸的上架工作,回到新书区找到先前整理时看中并偷偷平放着的某一本书,像其他读者一样坐下来静心享受,以至于总是不知不觉过了勤工时间还“坚守”岗位。整理新书区对我而言是一种特别的体验。看着手中新到的图书,我总是猜测图书馆的“流行”动向,比如:呀,这一阵流行阳明心学,果然,图书馆已经第一时间就新进好多王先生的书;每年这个时候就在出去年的各种文集、诗集……有时,我总忍不住猜想自己会不会是全校第一个选中某本书的读者。每每怀揣着这样的小心思时,我便自觉满足。

冬天的图书馆,则是冰冷僵硬的双手和脸颊的快速回温。尽管大家保持安静如常,却显得更小心翼翼一些。暖和、干燥的空气把书本的味道衬得更清明,以至于可以明确地分辨出报纸浓稠的油墨味,旧杂志亲和的人气,新书纸张的气息。自习区桌子上一沓沓的书本,连着插座的电脑充电线垂在地上,桌前的人也些会被热乎乎的空气催眠,但更多地却在奋笔疾书。

我推着堆放如小山的杂志期刊手推车穿梭在书架之间,从最开始死脑筋地认杂志号找位置,到现在能够迅速地对应杂志封面的特征找位置,已经能够大致地记得各个分区分类,动作麻利了许多。只是有时,我拖延时间的慢习惯还是没变,看到边缘翻折的杂志总是忍不住要把它一页一页地顺平,看到名字古怪的书总是忍不住要取出来翻一翻,与其说是在工作,不如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不管我怎么穷尽词汇去形容表述,大抵还是说不清图书馆是什么味道,脑海所浮现的只有那些既定的时刻,反复来回的路程,流程固定的工作,以及遇见新书和新杂志的好奇、整理摆放时内心所感的治愈、接到老师交代和关切的温暖,都渐渐变成习惯。而这些固定的,习惯的东西,随着我的感知,不断深入,味道永存。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