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那个少年——康熙帝玄烨

浏览次数:2695

今日人物|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是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康熙自幼好学不倦,16岁就除掉辅政大臣鳌拜,削弱八旗旗主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历经8年平定三藩之乱。康熙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出色的政治家和 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

他文武兼备,较好得处理了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为开创康乾盛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不平凡的一生往往都能从人物的幼年和青少年阶段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康熙的早年经历。


三种血缘


康熙帝的出身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他身上有满洲、蒙古和汉人的三种血缘。

其一,玄烨出身于爱新觉罗家族的宗室,可说是“黄金血统”,这是他的满洲血缘。康熙帝在童年时期,就跟从满洲师傅学习满语和骑射,必然会受到满洲森林文化和骑射精神的影响。这是形成他勇敢品格、尚武精神的文化基因。



其二,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是蒙古族,姓博尔济吉特氏,为成吉思汗的后裔。所以康熙帝身上有四分之一的蒙古血缘。玄烨从小跟着奶奶,深受祖母教诲,祖母随嫁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不仅照顾他的生活,还教他蒙古文。这些对他后来了解蒙古习俗、熟知草原文化,处理蒙古问题、巩固满蒙联盟,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三,康熙帝身上也有汉人的血缘。玄烨的母亲佟氏为汉人,佟氏家族原为辽东望族,从佟氏的叔爷爷起就与清朝开国之君努尔哈赤有渊源。康熙从小就学汉语文,遍读四书,汉文化水平颇高,为他在中华大地上开辟盛世奠定了基础。

康熙大帝继承的三种血缘,使他从小受到三种文化熏陶,养成了三种品格。勇武与奋进,继承了满洲人的性格;高远与大度,受到了蒙古人的熏陶;仁爱与韬略,来自汉族儒学的营养。

 


八个不幸


既然贵为皇子,想必是锦衣玉食、生来无忧的吧,但是康熙帝的童年遇到了普通人都难以想象的八个不幸:

第一个不幸:幼离母亲怀抱。清朝制度,皇子、皇女出生之后,与生身额娘分居,由乳母、保姆养育。玄烨出生之后,独居一处,不仅少了父母的抚爱,甚至难得见到母亲和父亲。

第二个不幸:宫外孤独避痘。那时人们容易感染痘症(天花),且没有特效药,传染力强,死亡率高。为了避痘,两三岁的玄烨搬到皇宫外的一处宅院。那段时间,玄烨小小年纪身边只有乳母、宫女、太监照料,长期不能同父母相见。直到四五岁出痘以后,才搬回皇宫。
第三个不幸:家庭关系复杂。玄烨的皇父顺治帝先后娶了19位后妃,涉及满人、蒙古人、汉人。而皇祖母为皇父选的五位蒙古后妃,皇父并不喜欢,还先后废了两位皇后,冷落了另三位蒙古妃子。因此,祖母和父亲关系不洽。这些都是玄烨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第四个不幸:受到皇父忽视。玄烨从2岁到7岁的六年间,他的皇父顺治帝上演了与董鄂氏的爱情悲喜剧。玄烨2岁时,皇父热恋董鄂氏;玄烨3岁时,董鄂氏入宫,不久为皇贵妃;玄烨4岁时,董鄂妃生下一个儿子,被皇父预示这位小皇子是将来皇位继承人;玄烨5岁时,这位小皇子夭折,皇父和董鄂妃悲痛欲绝;玄烨7岁时,董鄂妃病逝,皇父过度悲伤,寻死觅活,先企图自杀,后要剃发出家,不久又患了重病。在玄烨童年成长的这六年里,皇父根本无心、也无暇顾及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第五个不幸:出痘九死一生。玄烨四五岁时出天花,当时没有特效药,发烧、疼痛、烦躁、恐惧,全靠他自身的抵抗能力,才躲过一劫。幼小的年纪,面临过生死的磨难
第六个不幸:脸上留下麻子。天花这场病灾,使玄烨脸上留下满脸的麻子。这对于幼小的康熙帝来说,是一种终身的生理遗憾,也是心灵痛苦。

第七个不幸:八岁痛失皇父。玄烨虽被皇父冷落,但毕竟是有皇父的庇护。但他8岁的时候,皇父英年早逝。玄烨给皇父守灵、默哀、祭拜、哭号,这给小玄烨造成了巨大的心灵打击和精神创伤。

第八个不幸:十岁时痛丧母亲。玄烨继位的第二年,生母佟氏就病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这对玄烨来说,是一场天崩地裂的灾难打击。

 

因祸得福


玄烨在“八个不幸”面前,没有消沉颓废,而是变“不幸”为“有幸”,勤奋学习,磨炼意志,培养了自信自立、自强自励的精神,成为康熙帝成长中的宝贵动力。
第一,孤独中遇到良师。虽然玄烨童年离开父母独居,但得到了当时最优秀的老师教育,有祖母和苏麻喇姑的悉心栽培,学文化、端品行、立志向。


第二,忽视下更加发奋。玄烨虽然自幼受到皇父忽视,但他没有自暴自弃。他5岁时读书写字,学习满洲语文、蒙古语文、汉语文。他给自己规定:每一段、每一篇,都要朗读120遍,然后背诵120遍,直到滚瓜烂熟、融会于心。他了解历史,了解经典,古今道理,粗略通晓,为他后来治国平天下做了基础性准备。



第三,出痘后才有皇位。玄烨出痘,虽身体痊愈,却长了一脸麻子。但正是这个缺憾,在他继承皇位这件事情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现有史料看,玄烨的皇父顺治帝应该是患天花不治而去世的。因此,临终前商量皇位继承人时,把曾经出过天花作为一项重要条件。因为患过天花的人,具有终生免疫力。为着朝廷政局稳定,也为着江山坚固,玄烨便因祸得福,荣登大位。

第四,忧患中较早成熟。玄烨自幼懂事,先后遭遇丧父、丧母之痛,目睹世态炎凉,知道人间冷暖,磨难中使他早熟。他终生不酗酒、不荒淫、不亲昵小人,他从小学会了体察人生,善解人意。他从小立下鸿鹄之志,“立心以天下为己任、许死而后已之志。”这就是少年时期玄烨立下的志向和价值观。

 


读书之道


康熙帝是一位读书学习型的皇帝,读书是康熙大帝养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一件法宝。



他从五岁开始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时读书痴迷,忘了玩耍,忘了寝食。祖母见他勤奋好学,打趣地说道:你贵为天子,还要像生员科举赶考那样苦读吗?

少年玄烨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读书听讲,每天辰时(7时到9时)听完讲官进讲再去听政,有时则先听政再进讲,从来不间断。夏日酷暑,他让讲官暂停数日,但“讲章仍照常进呈”——真正的停讲不停学啊。在平定三藩之乱的紧张时刻,也乘间隙,进讲经史。南巡时,玄烨也是带着书卷,读书至三更。亲征噶尔丹时,晚上的时间,常常手不释卷,张诚等给他讲解几何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知识。



康熙帝一生,不仅喜欢读书、著书,而且喜欢编书、刻书。他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真是一位视书为第二生命的皇帝。他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广群芳谱》《子史精华》《皇舆全览图》等,共计六十余种,二万余卷。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精神财富。


今日荐书


《康熙大帝》
馆藏代码:K827=49 ZY3.2
馆藏地:朝晖中文书库


馆员感悟

历代帝王总留给世人无尽的想象和探讨,他们的人生自然是无法复制的,但他们的成长却能带给每一个普通人以启迪。一个人,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艰苦、困顿、挫折、坎坷、危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很多时候,客观存在我们无法改变,唯有改变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也许从此就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康熙帝的言行事功表明,他有大过人之处。他的言行之所以能大过人,因为他有大过人的思想。他的思想之所以能大过人,因为他有大过人的学习。永远也不要停止学习吧,它是我们摆脱迷惘、充实心灵、拥抱希望的那一条不会让人后悔的路。





参考文献:
[1] 阎崇年.康熙大帝[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 李思平.大清十二帝[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馆员碎碎念:2020伊始,我们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为大家推荐相关书籍。如果大家有更好的书籍推荐,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您的意见将会成为其他读者的阅读指引,也将被纳入图书馆采购参考。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