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电台

漫读电台

征服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浏览次数:414

 

本期分享——征服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西坡在定日县扎西宗乡,东坡在定日县曲当乡,有珠峰大本营),南部在尼泊尔境内,是世界最高峰。雄壮如斯,千百万年至今,俯瞰地球上的千山万岭,当之无愧的地球之巅。

 

今日故事

珠穆朗玛峰,这座海拔8844.43米的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由于它举世无双的高度,变幻莫测的气候和极端险恶的地形,使它很长的一段岁月里一直与世隔绝。在世界许多国家,人们把珠穆朗玛峰称作地球上的“第三极”。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康熙皇帝就派出两名懂技术的喇嘛,从青海西宁进入西藏勘察地形,首次用汉、满文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汉文为“朱母朗马阿林”,“阿林”满语意为大山)明确其位于中国境内,并载于《皇舆全览图》。这是我国关于珠峰的最早文献记载,也是标志着我国对世界第一高峰主权的最早记载。



珠峰地形图

据说人类最早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间是1953年,英国籍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在珠穆朗玛南麓山地牧人向导丹增·诺尔盖的帮助下两人从易于攀登的南坡爬上了峰顶。想从北坡攀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中国的登山队却彻底打破了珠穆朗玛峰“不可征服”的神话。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被英国探险家称为“死亡路线”上,把红旗插在了地球上的制高点,为全世界揭开了珠穆朗玛的神秘面纱。

1960年2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成立。3月,他们在海拔的5120米珠穆朗玛峰下一块谷地作为登山队的大本营营址。中国登山队队长和副队长是著名登山运动健将史占春和许竞。参加登山活动的214名队员,来自祖国各地、各个行业。“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峰不高”、“哪怕珠峰比天高,怎比英雄志气豪!踏雪蹬冰飞绝壁,定叫红旗顶峰飘。”许多登山运动员用自己写的标语装饰帐篷,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洋溢着浓浓的爱国热情。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征服珠穆朗玛,中国登山队一到达山下,就立即迅速全面铺开战线,着手全方面的准备工作,如建立气象观察站、架设无线电网、医护服务等为登山活动提供物质保障。与此同时进一步研究珠穆朗玛峰有关资料,制定登顶计划。最终登山队队部把夺取珠穆朗玛峰登顶战斗分成四个“战役”

第一个战役,登山队员从大本营出发,到达海拔6400米的地方,之后回大本营休整。

第二个战役,登山队攀登到海拔7600米的地方,之后回大本营休息。

第三个战役,从大本营上升到8300米,再返回大本营休息。

第四个战役,要求队员从大本营出发,直抵8500的地方,建立夺取珠峰的“突击营地”,然后从这个营地出发,登上顶峰。



珠穆朗玛的北面有一座山峦,她就是珠穆朗玛峰的孪生姐妹——珠穆朗玛北峰(海报7535米)。在北峰与主峰之间,是一道绵长陡峭的冰雪峭壁,由于观之如坳,人们称之为“北坳”。沿东绒布冰川地带攀登珠穆朗玛顶峰,必须经过北坳,登山运动员把北坳称作是珠穆朗玛的“大门”。北坳是珠穆朗玛山中最危险的冰崩和雪崩地区,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巨大的冰崩和雪崩,因此北坳成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极大难关。


北坳


没有向导,没有地图,还没有地理学家对它进行过绘测,侦察小组的队员只有依靠自己敏锐的双眼,透过重重艰险找出安全路线;依靠手里的冰镐刨出道路。在他们侦察时的每一秒,每一个步伐里都隐藏着意料不到的危险。在艰难探索之后,才找到一条1米宽的纵向冰缝可进行攀登。由于北坳地形限制,侦察小组找到的这条路线,虽然绝对避免了冰崩和雪崩的危险,但是沿途坡度很大,冰裂缝也较多,势必会给登山队员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副队长许竞又率领了一支修路队伍直上北坳,对道路进行修整,他们在坡度陡峻的冰面上,刨出一级级平平的台阶,拉起牢靠的保护绳索,在宽阔的冰裂缝上搭起“桥梁”,在垂直的冰墙上挂起了轻便的金属挂梯,形成了安全通畅的大道。终于在4月11日登山队队员们在西北风嘶啸翻滚、暴雨般的冰渣雪粒肆虐下忍受着缺氧和体力的流失,靠着顽强的精神安全地通过了北坳冰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7000米以上的地带。由队长史占春亲自率队的侦察组还到达了7300米的高度。为下次行军到达8000米以上的高度侦察出了一条路线。

4月25日,登山队第三次离开山下大本营于4月29日从海拔6950的北坳冰坡上的营地出发,登上北坳顶部跨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山脊,开始了第三次的行军。随着海拔的上升,空气中的氧气更加稀薄,每移动一步,人们的心脏就会剧烈的跳动,在大队通过7400附近的一段冰坡时,直线距离不到20米,但是不得不休息了4次才攀登上去。

风雪不止,英雄斗志不息。

世界 生理学曾经把8000米以上的高度地区称作“死亡地带”。据科学推算,海拔高度为0的海平面上,空气中的氧气分压时150毫米银柱,而到了海拔8000米高度时,氧气分压就下降到46毫米银柱。这样严重缺氧的状况,给人类身体机能带来死亡威胁。在国际登山运动历史上,8000米以上的高度几乎被看作时人类登山活动的“极限”,如果不使用氧气设备,很难有人到达这样的高度。但是英雄的中国登山队员们,却在攀登8000米以上的高度战斗中,多次尝试了不用人造氧气设备,用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安全、胜利地完成了登山活动。

  中国登山队征服死亡地带的战斗是5月2日开始,大队在7800米的岩石上搭起高山帐篷,建立临时性的高山营地,傍晚19时,又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副队长许竞藏族队员拉八才仁与藏族队员米马组成的侦察组开始向8100米进发,争取当夜先行赶到,建立营地迎接其他队员的到来。深夜,当其他登山队员艰难赶到时,发现自己的背包里除了技术装备外经过几天的行军,食物已经所剩无几。由于大风和极度严寒,运送物资的队伍一直没有跟上,大家半饥半饱的生活也快维持不住了。物资送达最快也要第二天中午。如此一来整个登山计划就会被打乱。这时,两位藏族队员垃八才仁和米马坚决请求允许连夜回到营地去取食品。就这样,两位藏族青年在整整一天没有休息的情况下,为了同志、为了集体,冒着严寒和危险回到7800米营地,拿到了不到1斤的炒面,在3日凌晨3点赶回8100营地,虽然食物不多,队员们忍受饥饿向着更高的高度前进。在8500米的地方队员石竞、拉八才仁和贡布三人建立了中国登山队在珠穆朗玛的最后一座营地——“突击营地”。在这里,登山队的第四次行军将从这里出发夺取珠穆朗玛的顶峰。



每一次攀登,都伴随着牺牲。兰州大学的学生汪矶在6400米营地发生严重高原反应,抢救无效失去年轻的生命。来自北京大学气象专业的学生邵子庆在7300米附近因缺氧牺牲。第三次行军后,有超过40名的登山队员严重冻伤,有的队员冻掉了半截手指,严重的失去整条胳膊,就连队长史占春也差点从山上掉下来,后又由于冻伤而被送去日喀则治疗。在三次适应性行军后,副队长许竞带领4名队员进行最后的登顶,但因他体力不支,他自己无法执行登顶任务,只好退出。

坐落在8570到8600之间一道平均坡度40度左右的城墙一样的岩壁,被国外探险家们称为“不可越过的‘第二台阶’”。因为携带的人造氧气筒太少,为了防备万一,史占春和王凤桐忍受着高山严重缺氧的煎熬,大胆地决定不使用人造氧气,整整过了一夜。在8600米的高度不使用氧气,在世界登山史上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5月17日,艰苦的攻夺珠穆朗玛顶峰的战斗开始了。上午9时,登山队员在海拔5120的大本营举行誓师大会。

登山队队部把一面五星红旗、一尊白色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委托突击顶峰的队员,带上世界第一高峰。为了争取在好天气的情况下登上峰顶,登山队员们用一天的时间急行登至6400米,第二天就登上了北坳冰坡。经过艰苦的行军于5月23日中午许竞带着13名队员赶到了海报8500米的地方,并改建了突击营地。



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贡布(藏族)


5月24日,身体状况良好的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贡布(藏族)4人,开始向珠穆朗玛峰最后的380米冲击。为了减轻负重,他们只带了氧气筒、睡袋和登山队委托的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像以及准备写纪念用的铅笔、日记本和电影摄像机。突击队员走了大约2小时,才上升了约70米。这时“第二台阶”就在眼前。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约最后3米的地方时,岩壁上无法牢固地打上钢锥,每次尝试攀登,都重重摔下来。三年前在贡嘎山死里逃生的刘连满想到办法。他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梯子,让队友踩在肩膀上继续前进。登上“第二台阶”的岩顶,由于体力减弱,攀登“第二台阶”过程竟使他们花费了5个多小时。而攀登最后的3米高度,竟然用了3个小时。在登上第二台阶后,屈银华打下钢锥,在这面最难攀登的岩壁上架起了一座近6米的金属梯。此后数十年里,从北坡登顶的登山者都要借助这座梯子,他们将其称为“中国梯”。



       当4人来到海拔8700米高度时,氧气更少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这三名共产党员就在这“死亡地带”的山坡上举行了党的小组会。考虑到刘连满的身体,为了争取时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尽快的速度向顶峰挺进。三位队员继续向顶峰攀登,刘连满独自躲在山崖间一块大石头下等他们回来。分别之际,四个人都以为再也见不到对方了,刘连满决定将自己的氧气瓶留给凯旋的队友。他拿出红色铅笔,用颤抖的手写下一封遗书:“王富洲同志: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任务交给你们三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筒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你们的同志刘连满。”(所幸刘连满再次从死神手中逃脱,坚持到与队友们一同下山的时刻)。

     通过第二台阶这道鬼门关,登顶只差最后一程。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背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登山队的梦想开始了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的危险历程。每前进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伴随着眼花、气喘、无力,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这一切,互相鼓励帮助,在朦胧的月色中,除了闪闪星辰,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珠穆朗玛峰山区的群峰都匍匐在他们脚下,时针指在了北京时间凌晨4点20分,他们三人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王富州、贡布、屈银华

藏族队员贡布从背包里拿出了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像放到顶峰西北边一块大岩石上,然后用细石保护起来。他们在山顶上停留了一刻钟的时间,北京时间4点35分,他们开始下山,在如此高海拔的高度不使用人造氧气,这在世界登山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从成立到登顶只有短短几年的中国登山队团结一致,突破重重险阻,完成了一次奇迹!当他们载誉而归时,北京7万人前往欢迎,为他们喝彩。

1961年,中尼签订边界条约,正式确定珠峰北坡为中国领土。历史不会忘记英雄们的壮举,更不会忘记那些长眠雪山的英魂。

1975年,在首次登顶15年后,中国登山队才重整旗鼓,潘多(女)、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太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等于1975年5月27日胜利地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再一次创造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光辉业绩。


再次登顶
山就在那里。
致敬,攀登者们!

 

今日荐书|《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馆藏类别
电子图书
馆藏地
中文数字资源/超星数字图书馆


片段欣赏:
世界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多少年来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它那陡峭的山岩高耸在遥遥的天际,乳白色的浮云飘游在它的脚下,纵深的峡谷里倾泻着一望无垠的原始冰川,巍峨的山岭上覆盖着积存万年的白雪。有时,嘶叫的旋风刮得天昏地暗;有时,巨大的雪崩震撼得地动山摇……。
近半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探险队多次远涉重洋,试图由这座巨山的北路攀上它的峰巅。但每次攀登都宣告失败。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被西方登山者认为是地球上一个难以接近的“神秘地区”。
但是,今天,在珠穆朗玛峰北路“难以攀登”的拔海8000米以上的地带,中国登山健儿们搭起了一座座银色的帐篷;在被称作“白色死神”的珠穆朗玛“雪崩”区域,中国登山健儿们踩出了通向顶峰的大道;在被称作“飞鸟也不能通过”的珠穆朗玛顶峰上,中国登山健儿们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为了彻底揭开珠穆朗玛峰的 ,中国登山健儿们在珠穆朗玛峰变幻莫测的山岭间,度过了多少个战斗的日日夜夜……。
中国登山队获得胜利的消息,通过无线电波很快就传遍了全国,传遍了全世界。苏联、保加利亚、尼泊尔、日本、印度、英国的体育组织或友好组织,以及国际和平人士等,纷纷打电报来,祝贺中国登山队完成了世界登山史上最光荣的任务——从过去一直被认为“无法超越的”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


馆员随感

      自古以来,人类超越自我的理想和挑战从未停止,神秘的珠穆朗玛峰更是勇者心中的终级梦想,百折不回。1960年,在那样物资匮乏设备落后的年代,中国登山队凭着莫大的勇气、不怕吃苦的牺牲精神和坚定的信仰,馆员碎碎念:2020年伊始,我们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为大家推荐相关书籍。如果大家有更好的书籍推荐,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您的意见将会成为其他读者的阅读指引,也将被纳入图书馆采购参考哦。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