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其中一段“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的文字,以及课本所附的星星点点的黑白插图,相信多年后的今天依旧不会让我们觉得陌生,极易勾起对这篇文章的回忆。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陆定一。
今日人物 | 陆定一
(1906-1996)
陆定一,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的领导人。
青年时期受进步思想影响,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季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5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今日故事 | 书生革命家
(一)出身江南,文理精通
陆定一的家族来自显赫的江南陆氏,先祖是唐朝名相陆贽。陆定一的祖父陆蓉第是无锡西漳一带的有名富豪,其父亲陆澄宙乃光绪辛丑年秀才,曾先后出任清廷和民国官职,历任清廷法部主事,民国江浙两省高等审判庭推事、北京高等检察厅检察官、首席检察官、代理检察长、总检察厅总检察官等职,于1927年辞官返回无锡定居。陆定一于1906年出生,5岁开始读书,12岁入南洋附中学习,19岁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上海交大前身),所学专业是电机工程专业,不仅工科成绩优异,还精通英语、德语,还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也许是因为有着充分的学历背景,所以在从政生涯中,陆定一一直担任宣传工作。历任共青团宣传部长、红军宣传部长、八路军宣传部长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这位文弱书生走完了艰难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沿路写文章、写文告、写标语,丝毫不逊色于拿枪杆子的战士。
(二)“布告诗”首提“红军万里长征”
红军长征时,途径大凉山一带的彝族聚集区,当时由于长期战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几乎被完全隔断,所以红军一时半会儿难以和彝族同胞和谐共处。为了保证部队能顺利通过,同时又彻底贯彻红军所提倡的民族友好政策,陆定一连夜赶制了一首著名的《布告诗》。
布告诗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夷人贫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夷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民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这首《布告诗》不仅开诚布公,交代了红军来到这里的目的,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很快这首《布告诗》就在红军传播开来,并且很快吸引了彝族同胞的注意力。正是得益于这首《布告诗》搭起的沟通桥梁,红军不仅顺利通过了彝族聚集区,而且还和当地民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还应当指出的是,这一“布告诗”是第一次使用“红军万里长征”这一具有光辉历史意义的特定用语的。也可以说,“红军万里长征”这个词,是自此来自陆定一的创造,并经过朱德总司令的首肯而传播开来的。
(三)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流行颇广的“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这一说法,也是在陆定一为毛泽东做翻译时的创造。据美国记者安娜·路易丝·斯特朗回忆:“陆定一翻译得既迅速又自然,几乎感觉不到语言的隔阂。”当毛泽东谈到“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时,因英语中没有与“纸老虎”对应的词,陆定一先用吓唬鸟的“稻草人”意译。但毛泽东觉得不够贴切到位,陆定一想了想,干脆直译“paper tiqer the tiger made of paper”——“纸做的老虎”。这下,毛泽东满意了,斯特朗也明白了,从此英文词典中添了一个新名词。
(四)弥留诫语:要让人民说话
20世纪40年代起,陆定一一直是中共意识形态的高层主管。1942年,他替代博古任《解放日报》总编辑,1945年任中宣部部长,直至1966年被打倒,一共当了22年意识形态大管家,是这个岗位任职最久的中共干部,在国际共运史上亦绝无仅有。党内对他的评价是:“陆定一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和发展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晚年陆定一认为:“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是人类的诉求,是每个人终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陆定一弥留之际留下的遗言是:“要让孩子读书,要让人民说话。”
今日荐书
《在中共高层50年 ——陆定一传奇人生》
馆藏代码
K827=75 ZC2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朝晖中文书库 (朝晖主书库一、二、三层)
文段欣赏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饶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节选自《老山界》 一文)
馆员随笔
陆定一同志学识渊博,经历丰富,对文学和历史造诣较深、英文水平较高、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丰富的知识。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努力学习、研究和宣传,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党的革命事业和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其勤奋和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敬仰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清泉,在中共高层50年-陆定一传奇人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东方文化周刊》2012年第2期
馆员碎碎念:2020年,我们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为大家推荐相关书籍。如果大家有更好的书籍推荐,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您的意见将会成为其他读者的阅读指引,也将被纳入图书馆采购参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