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激越 永不停息
1935年7月,萧军自费出版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萧军以一书成名,轰动文坛的同时也成为了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鲁迅先生为此书撰写了序言,说这部书中虽然描写的只是北方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一个侧面,但它却代表着当时全中国抗日军民的精神风貌。他在序言中这样说道:此书“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在文学史上,萧军的才华无疑是被认可和推崇的,他的光芒无疑是耀眼和灼丽的,但跟他的才华一起被传唱议论的还有他的爱情以及爱情观。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萧军,一个仗着才华在多段爱情里驻家的流浪者。
今日人物丨萧军
萧军(1907年7月3日-1988年6月22日),辽宁锦州人,原名刘鸿霖,曾用名刘吟飞、刘羽捷、刘蔚天、刘毓竹;笔名除“萧军”外,还有酡颜三郎、田军、三郎等。他是“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知名的左翼作家。1934年10月,萧军创作了著名的《八月的乡村》,该书籍的出版不但显示了抗日文学的实绩,也奠定了萧军在文坛上的地位。
今日荐书丨《萧军集》
馆藏代码
I216.2 ZX9.1
馆藏地
朝晖书库二、三层
屏峰书库二、三层
《萧军集》收录了萧军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是抗战时期黑土作家丛书之一,由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片 段 赏 析
《萧军集 —— 八月的乡村》
在茂草间,在有水声流动的近边,人可以听到蛙,虫子……诸多种的声音,起着无目的交组,和谐的随伴着黄昏,随伴着夜,广茫的爬行。
成群或是孤飞的老鸦们,掠过人们的顶空;掠过白桦林的高梢,飞向天的一边去。那边是一片宁静的田野,田野的尽处是一带无绵尽的远山。太阳就是由那面一个山脊的部分滚落下去的。老鸦叫出的声音,常常是不响亮,低哑,充饱着悠沉和倦怠。
桦木林是丛密的,从这一面不容易透视出那一面。中间杂生着非常茂盛的狭叶草和野蒿。那是很调皮的小东西,沿路生着的,时常会绊住行人的脚。其间野藤的牙齿,更很容易能够将你的脚踝绞出了血。
这里的蚊虫,唱着集合的曲子——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喑哑下去。人们的脚步也开始松弛;不经意会踏翻一块石头使它落到小溪里面去。
一切被窒息在黄昏里一样,谁也不交谈一句话。放弃一般任凭蛙、虫子和溪流占据了这长谷的空间。
小溪不大纡曲,伸长在脚底下,靠近路的右边,那是和这条小路并列,常常维系着友谊的关系。每行一步人可以听到它在唱。至于蛙们呢?因了人们的经过,暂时会跳进水里去,或是爬向沿水生着的丛草里面。随后它们会自由的再爬出来。
为着便利任是某个时间全可射击,全可以和追赶自己的敌人们开火,所以步枪并不拘泥,任便每人取着合适的准备姿势。
每人的子弹袋全变得空虚了!病蛇般的软垂在人们的胁下。随着人们的脚步在动荡。
今日感悟丨敬于才华 终于人品
提到萧军,我们不得不提到萧红——现当代文学史上同样有着重要地位甚至远超萧军的女作家。古有成也萧何败萧何,现有成也萧军败也萧军:萧军于萧红是恩人、老师一般的存在,而后才是情人。萧军一生情诗无数,情人无数,且每个情人都深深拜倒在他的情诗之下,这也证明他的才华还是很有魅力的。萧军的才华体现在他的笔下,傲扬在光芒和荣耀里。读萧军的文章总能从中找到很多吸引自己的地方。在他这么多的作品之中,我独爱他笔下的思乡——笔笔故乡意,字字思乡情。如果不了解他的感情史,我甚至很难想象这样热爱家乡的人会如此随意地对待感情。众所周知,在萧红之前,萧军曾有妻有子有家庭;但遇到萧红之后,他抛弃了妻子和新欢你侬我侬爱意深深。这里不得不说,这也是注定了他和萧红的结局。若一个人对待别人毫无原则和责任,那对你理应也不过如此,可笑的是萧红却以为自己会是那个唯一例外的人。与萧红在一起后,萧军依旧多次婚内出轨;乃至与第三任妻子结婚之后还与其他情人生子并送养,其感情史可谓比文章精彩丰富得多。想来想去,萧军带给我的困惑大概是源于一个大家都明白却不常想起的道理——一个人的才华与成就和他的人品并无关联:人格不等于技艺,才华和人品也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