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西湖相互成就

浏览次数:488

播音艺术家、朗诵艺术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播音指导、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曾获第二届全国“十大爱心记者”称号,2019年被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授予“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称号。


今日主题丨他与西湖相互成就


现如今,走在杭州,无论在哪个角落,苏东坡的影子都无处不在。杭州人民感怀苏轼,不单是因为他主政杭州造福民众,给西湖添加了苏堤春晓这道浓墨重彩的美景,更重要的是苏轼给西湖的山水赋予了太多的灵性,流传了一首歌颂西湖的千古绝唱。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今日人物丨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杭州与苏东坡,两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起的词,说到杭州,苏东坡是不得不提的。在杭州,有苏东坡纪念馆、东坡路、苏堤,还有几乎每家菜馆都会做的东坡肉。

那些年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留下了什么?


修缮六井和疏浚西湖

《宋史·苏轼传》:

"﹝轼﹞后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馀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公元1070年,苏轼到任的第二年,主持修复六井;十六年后的公元1086年,五十四岁的苏轼任杭州知州,作出了全面整治西湖和兴修杭州水系的计划。

在苏轼的努力下,西湖内清淤的泥浆,垒在西湖的湖心南侧成为一道长堤,方便了群众出行、用水、养殖、种植,后人怀念苏东坡,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苏堤春晓,引人入胜,早已成为西湖著名的景观,而今我们漫步在长长的苏堤,风拂柳枝,赏一湖碧水,遥想千年前的苏轼带领杭城百姓热火朝天疏浚西湖的场面,是否感慨万千。

脍炙人口的杭州传统名菜——东坡肉

美食配美景。苏轼不仅让杭州西湖恢复美景,更留下了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青睐的佳肴——东坡肉。

东坡肉来源传说:杭州城里百姓感激苏东坡疏浚西湖,很多人不约而同的送上猪肉。苏东坡收到猪肉后用自己的烹调方法煨制成红烧肉,分送给疏浚西湖的民工。大家吃后称赞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于是人们便以他的名字将此烧肉命名为“东坡肉”。


西湖因苏轼而更出名

清朝学者黄安澜在其所著的《西湖苏迹》一书中说:“西湖山水之美,藉(东坡)品题而愈盛。”苏轼和杭州:一个诗人为一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到如今仍然福泽一方百姓;而一个城市为一位诗人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创作源泉,让他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今日荐书丨苏轼相关书籍


馆藏代码
K825.6=441 ZG1
馆藏地
屏峰书库二、三层
朝晖书库一、二、三层

馆藏代码
I264.8 ZZ10.1
馆藏地
屏峰书库二、三层
朝晖书库一、二、三层

馆藏代码
I214.412 ZS3.1
馆藏地
屏峰书库二、三层
朝晖书库一、二、三层

馆藏代码
I22 ZX4.1
馆藏地
屏峰书库二、三层
朝晖书库一、二、三层

 


片段赏析

筑堤
宋*苏轼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
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夜泛西湖
宋*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宿望湖楼再和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
夜凉人未寝,山静闻响屐。
骚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慄。
君胡不相就,朱墨纷黝赤。
我行得所嗜,十日忘家宅。
但恨无友生,诗病莫诃诘。
君来试吟咏,定作鹤头侧。
改罢心愈疑,满纸蛟蛇黑。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