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头上戴花?
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且住!
自古男人戴花,至宋更加风雅。
北宋大儒邵雍《插花吟》诗云: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邵雍何许人也?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十六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三十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时居洛南安乐窝,这一带居住着很多花农。他与花农聊天,问:牡丹与其他花卉比较起来,何异?花农笑道:牡丹为花,余则为‘果子花’!意思是说:桃树、李树、杏树开的花,只能称为果子花,因为这些树是为结果而开花。而牡丹则不同,牡丹开花,就为开花,牡丹是真正的花。
邵雍听了,觉得有趣,赋诗一首:“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爱花,亦爱牡丹,每年春天,他都头插牡丹,优哉游哉地从天津桥上走过。上面那首诗,便是他60岁那年的春天写的。
诗的大意:我头插牡丹俯看盛酒器,美酒如水映我好花枝。经过了两个30年太平日子,亲眼见四任皇帝治下的盛世,况且这把年纪了我还算健康,更兼这洛阳春日花事芳菲。美酒荡漾着花影,若不在花前喝醉了怎舍得归去?
这首诗给出了两个信息:第一,北宋开国后经历了“百年无事”的升平时期,邵雍一生正好遇着真宗、仁宗、英宗、神宗治下的太平年景,国家安定,生活安泰,日子小康。第二,当时洛阳有牡丹花会,号称“万花会”,男人都戴花,而且还饮酒。
你该说:男人都戴花吗?只怕是浪漫的文人才戴花吧?难道大街上的推车汉、胡同里的卖柴人,也戴花么?那我告诉你,还真是都戴花!若不信,请你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这最后一句,就是说挑担子的小商贩也戴花。北宋的洛阳,牡丹花开时节,无论男女,不论阶层,不论贵贱,每个人的头上都顶一朵牡丹花,大街上的人海便是花海了。由于市场迫切需要“头花”,便形成了张家园、长寿寺东街、郭令宅等几个牡丹鲜切花市场。
为何宋朝的男人爱戴花?
为何宋朝的男人爱戴花?
这是很多人要的问题。
胆样银瓶玉样梅,
此枝折得未全开。
为怜落莫空山里,
唤入诗人几案来。
宋代,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是“极简风”的鼻祖:不论是瓷器还是诗词宋人,总是在生活的小资之中,透露出他们高超的文化造诣。
其实,别看宋代人喜欢“极简”,他们也喜欢艳丽的东西,要说这一点,就不能不提鲜花。
鲜花节
宋时的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朝节”,《梦粱录》中有详细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花朝节的万人空巷,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在当时,洛阳是北宋时最著名的花都,牡丹盛开之时,地方政府会举办“万花会”。不论男女老少,皆沉浸在花海中。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提到了这件事,“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
当时,“好花”不仅是“洛阳之俗”,宋人都爱在家中摆放一瓶鲜花点缀生活。对于花的喜爱,催生出了高超的插花技巧。
插花
李嵩的《花篮图》,是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中,少有的偏向写实风的绘画有了这幅图,我们大概可以窥探到,千年前的宋人家中,插花都是啥样的。
在《夏花篮图》中,插花师用夏天盛放的大朵蜀葵作为主花,辅以栀子花、石榴花、含笑、萱草,以明媚的色调表现了夏日应有的活泼。
《冬花篮图》中,插花师则以带叶的大红山茶为主花,配上绿萼梅、白水仙、腊梅、瑞香冬季花卉,在万籁俱寂的冬季,依然为居家添加了一抹明亮的色彩。
花市
有了相关的全民爱好,相关市场自然也会得到发展。花卉的贸易,在宋以前是受到社会排斥的,传统文化认为,花只能用于观赏,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但到了宋代,花卉的种植与销售却盛况空前,在洛阳,开封,许多人以卖花为业,《西湖繁胜录》中甚至说到有花农,“钱塘有百万人家,一家买一百钱花,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过论收入水平,估计是夸张了许多。
在描绘宋代都城的著名长卷《清明上河图》中,仔细搜寻,我们很容易找到卖花的散户与店铺。
簪花
不满足于在家中放花的宋代人,又开始琢磨起了别的“幺蛾子”,那就是簪花。
在汉代时,妇女儿童就已经开始佩戴鲜花作为装饰,在女士的头上见到鲜花,在今天都是一番美景,可是在宋代,簪花却是文人士大夫最喜爱的装扮之一。对,你没有看错!在宋代,男人最大的乐趣,就是研究怎么穿戴“小花花”!
根据史载,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从驾的臣僚仪卫,也都赐花配戴。天子以身作则,百姓自然紧随其后。
当时和今天一样,花有生花与像生花之分,生花即时令鲜花,像生花是假花,由绢类织物制作而成。到宋真宗时期,男人戴花甚至提升到国家的礼仪制度上,什么身份戴什么花,什么级别戴几朵花,都是有明文规定的。杨万里有诗云:“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芍药牡丹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文武百官官帽上插着各色花朵,向皇帝禀告公事,开始一天的工作,还真是一大奇景!
馆藏推荐
1
《皇极经世》导读
B244.31 ZS1-3
屏峰书库四层
屏峰书库二、三层
2
《皇极经世》书中的中国大历史观
B244.31 ZC1
屏峰书库四层
屏峰书库二、三层
3
《洛阳牡丹记·外十三种》
S685.11 ZO1
朝晖图书馆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