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和社会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对此,鲁迅曾说过,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而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了他们的奴隶了。”所以说辛亥革命其实是一场既成功又失败的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更没能唤醒中国人民。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一系列复辟活动的发生,把中国旧社会思想的陈腐性、落后性更充分地暴露出来。
鲁迅自1909年弃医从文回国至“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的这段时期,是他的文学思想的沉淀期。1917年,鲁迅受邀为《新青年》写文章,并与1918年4月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揭开了中国小说史新的一页。《呐喊》小说集收录了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创作的包括《狂人日记》在内的14篇短篇小说。
自此鲁迅同当时中国社会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一同“呐喊”唤醒中国人。
今日人物|鲁迅
(1881-1936)
鲁迅,男,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今日荐书丨《呐喊》
馆藏代码
I210.6 ZL1.31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书库二、三层)
朝晖中文书库 (朝晖书库一、二、三层)
片段欣赏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是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此后每逢揪住他黄辫子的时候,人就先一着对他说:
“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说:人打畜生!”
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阿Q正传》
感悟
鲁迅先生的这本小说集,光是阅读自序部分便已经感触良多,鲁迅说《呐喊》的由来是苦于自己未能忘却的部分记忆,这部分记忆在他心里形成一股力量,用文字表达出来为革命者呐喊助威。
《呐喊》整部小说里,都是在揭示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字里行间都是对新制度的渴望,不管是《故乡》中成年后的闰土恭恭敬敬的那一声“老爷”,还是《药》中给小栓治病的那个热腾腾的人血馒头,又或是《头发的故事》里前辈N被绞下的长辫,以及为不知姓氏的阿Q所作的传记《阿Q正传》,都描述了鲁迅先生所见证的封建腐朽思想下的种种社会景象。鲁迅先生提倡的,就是对这种不满做出反抗和呐喊,为中华民族存亡做出呐喊。
参考文献
鲁迅著.呐喊 鲁迅自编文集[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