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45年9月3日
1945年9月3日,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扬眉吐气而又黯然神伤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抗日战争造成中国人民伤亡3500万人,也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抗战虽然远去,但依然有其启示意义。在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以立法形式确立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国家层面的庄重仪式,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向这场血泪书写的伟大胜利致以崇高的敬礼。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国家,总是在对历史的一次次回望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01漫读有声
漫读电台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来自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
本期主播顾宁宁
02漫读节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历时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东京时间),同盟国联合受降典礼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隆重举行。日本政府全权代表和大本营全权代表分别在投降书上签字,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法国和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的全权代表(中国代表为国民政府 委员会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将军)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接受日本投降,投降书即刻宣告生效。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宣告日本帝国主义彻底失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1946年4月,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将庆祝胜利的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定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即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了“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告,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修订,延续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时,2015年的9月3日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03漫读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
在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中国人民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亿兆一心,战则必胜。素来温和、宽容、善良的中华民族,用以血还血的悲壮,投身血战到底的抗争。在反攻阶段,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等几次主要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士气。
1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中旬,日军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24日夜,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敌军顿时人仰马翻,乱成一团。我军战士勇猛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激战,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战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 第一个大胜利。
2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 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 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3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 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 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 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 ,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 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 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4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同时,徐州会战的胜利,也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
以台儿庄大捷为代表的徐州会战的消息,苏、美、英、法、德、意等欧美主要国家都给予了充分报道和评论。据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 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国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德国也报道说:“徐州方面中国抵抗力之强,殊出人意外”,“最慎重之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
这些社会舆论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争取外国政府的支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誓死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胜利战绩,赢得世界正义舆论的高度评价,也使德、意法西斯不敢小视。各国新闻媒介对台儿庄大捷的报道,不仅使各国人民增加了对中国抗战的了解和认识,也为后来中国赢得外援创造了条件。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讲话中说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近代民族复兴的和平变革时期,也同样涌现出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何子渊、陈嘉庚、钱学森、邓稼先、同盟会、爱国华侨团体等大批民族英雄和英雄团体。无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商人,还是海外华侨,他们中间都涌现出大批民族英雄,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利益与安全、尊严与荣誉无私奉献、无怨无悔。”。2020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现阶段回顾历史显得尤为重要,应当借此机会呼吁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共同维护战后秩序”。抗战胜利,中国不仅参与了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而且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担起维护人类和平与安全的更大责任。浴火重生,中华民族洗去百年屈辱,赢得了地位、自信和尊严,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在世界的东方昂首挺胸站了起来!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经历过战争的中国人民,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今天我们缅怀先辈,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漫读荐书|《徐州会战纪实》
《徐州会战纪实》
索书号:1253.2 ZL4.1馆藏地:朝晖主书库(二、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