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电台

漫读电台

“万园之园” 圆明园

浏览次数:965

 

今日往事丨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军官和士兵开始对圆明园进行一场肆无忌惮的、疯狂的抢劫和破坏。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甚至一百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抢劫之外,英法联军满不在乎地把一切不能带走的东西都砸碎、撕破或弄脏。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被他们打得粉碎;珍奇的手抄本成为点燃烟斗的火炬……

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火连烧3天3夜,使圆明园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抨击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天地人和,圆明兴起


康熙帝曾两次南巡江南,对江南的水乡美景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回到北京后,就开始仿照江南的山水园林和水乡美景修建皇家园林。畅春园即是其中重要的皇家园林之一,康熙帝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居住于园内,畅春园成为康熙帝避喧听政之所。

为了生活及处理政务的方便,康熙帝便把附近的一些较小园林赏赐给他的皇子们居住。康熙帝将畅春园正北约一里许的园林赏赐给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居住。因康熙帝“赐以园额曰圆明”,遂称圆明园。

圆明园因其主人胤禛后来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多次增建、扩建,逐渐成为清代第一皇家名园。圆明园不但是雍正帝的园居游憩之地,而且成为其重要听政、理政之所,是雍正帝的离宫御苑,清廷的政务中心。

乾隆帝即位之后,长期居住于圆明园举行朝会、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等,圆明园成为国家政治的中枢心脏。乾隆在位期间,正是清王朝国力鼎盛、库储充盈之时。乾隆多次较大规模地增修扩建圆明园,并在东面兴建了畅春园,在东南面兴建了绮春园(同治朝改称万春园),合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约3.5平方千米,园内有150余处景点,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建筑面积还要多1万余平方米。


▲圆明园3D复原图

▲圆明园3D复原图

▲圆明园西洋楼的版画

圆明园在清朝皇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有“万园之园”之称,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流失文物

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据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其中的精华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最多,分藏在各个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乾隆盛世,清王朝国力强盛,工艺水平处在巅峰。首先,铜像所用的合金铜,颜色深沉,内蕴精光,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其次,铜像铸工精整,表面还以精细的錾工刻划,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同时也象征了我国当年的强盛。

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分别在2000年、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鼠首、兔首2013年由法国PPR集团董事长董事长弗朗索瓦·亨利·皮诺捐赠并将其送回中国,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等4件仍然下落不明。

▲何鸿燊捐赠猪首、马首给国家。
此图为何鸿燊与马首的合影。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原作真迹为东晋时期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

整幅画描绘了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真实再现了古代贵族妇女的生活,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

《女史箴图》是集教化与审美于一身的成功典范,并预示着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女史箴图》原有12段,现存仅9段,1986年为英军所掠夺,流失海外后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女史箴图》部分画卷


乾隆大玉山

这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新疆和田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

山岩下露出亭台和住宅,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几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在山上一座峭壁的宽阔平滑处,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涂以红色。

这座精美的玉雕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玉雕艺术品之一。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

▲乾隆大玉山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是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九年(1744年)由宫廷画师唐岱、沈源等历经十一年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四十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分别附有工部尚书汪由敦所书乾隆对四十景的题诗。《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题诗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是我国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月地云居》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涵虚朗鉴》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正大光明》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镇月开云》

虎蓥

虎蓥,距今约3000年。英法联军国洗劫圆明园时,被英国 上校Harry Lewis Evans掠走。

“蓥”是一种用来盛水的实用器具,类似于今天的水壶,现存于世的“蓥”只有七件,“虎蓥”因其器盖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青铜“虎蓥”顶盖内铸有“自作供蓥”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2018年4月11日,虎蓥曾在英国拍卖。国家文物局开展多方面工作,推动“虎蓥”追索返还祖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4月底,境外买家表示愿将“虎蓥”捐赠给国家文物局。11月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安全顺利地将“虎蓥”运回北京。12月11日,“虎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虎蓥



今日荐书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索书号:J222.49 ZT1
屏峰综阅室

《圆明园三百年祭》
(上、下)
索书号:

K928.73 ZW12 1
索书号:
K928.73 ZW12 2
屏峰主书库

《家国天下:圆明园的景观、政治与文化》

索书号:K928.73 ZZ11
屏峰主书库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