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故事丨中国的第一代博士们
博士是我国学位体系中的最高学位,近几年我国每年约有5-6万博士毕业生被授予博士学位。然而,中国博士建制却步履维艰,直到1981年我国才正式实行学位制度,开始培养本土博士。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共计1196人。他们是自19世纪末西方教育制度引进中国以来,中国大陆历史上第一批博士生导师。首批博导的遴选程序极其严格,代表了当时中国学术界最高水准。此后不久,这批博士生导师培养出了新中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的首批博士。1983年5月27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接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首批博士,18名登上学术之巅的学子荣膺“金冕王冠”,五千年华夏古国终于诞生了第一代自己的博士。1983年10月19日,我国首次培养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至此,我国的学位制度全面趋于完善、成熟。
首批博士堪称各学科名副其实的“开山大师兄”,其中不少人日后成为国内各自所在领域的顶级学者,卓有影响的学术大家。
1983年5月27日
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博士、导师和硕士代表合影
中国“第一号”博士马中骐,编号“10001”的博士学位证书
今日荐书丨《开山大师兄》
索书号:K825.1 ZX3
馆藏地: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朝晖中文书库 (朝晖主书库一、二、三层)
书籍简介
该书聚焦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以访谈录的形式再现了莫砺锋、俞可平、钱乘旦、李伯重、庄孔韶、马敏、罗钢、葛剑雄、陶思炎、胡星亮这十位“堪称一代学术精英”的大师兄的艰辛求学历程,细致再现了这些学者当年博士阶段求学与训练的情况、博士论文研究与个人学术研究生涯的关系、学术研究与时代和家国变迁之间的互动等内容,勾勒出新中国文科学术的重建与复兴历程。
内容介绍
失落的一代,幸运的一代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档案系副教授谢欢认为开山大师兄们,因为时代的原因,遭逢不幸,成为“失落的一代”;同时也因为时代的原因,赶上了其他代际无法遇到的幸运,终成为“幸运的一代”。六七十年代,在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之前,横在他们面前是一条布满荆棘,崎岖无比的道路,但是他们理想的火花并没有熄灭,追求真理和知识的脚步始终没有驻足,他们废寝忘食地钻研着,他们或者晴耕雨读,或者工读结合,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上山下乡期间他们带着心爱的书刊,这些书刊或来自于此前的购置积累,或来自于亲友的赠送,亦或是取自他处,但不管是什么途径,他们在失落之时没有离开书,没有离开知识,坚持读书、自学,如莫砺锋、钱乘旦插队时候坚持读书;陶思炎、胡星亮坚持文学写作;作为工人的马敏,晚上不管多累,吃完饭都会坚持看书;葛剑雄在大家都想着造反革命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趁这个时间好好学英文,利用《毛主席语录》《毛主席 文选》英文版学习英文”……无论社会环境如何浮躁,都要坚持读书,一方面可以忘记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也会在冥冥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程千帆先生指导莫砺锋读书(1980年)
图片来自《开山大师兄》
今日感悟丨做最好的自己
1.无论境地如何,不能放弃读书
那个在别人看起来并不太美妙的时代,在大师兄们的眼里却没有那么糟糕。只要干完该干的活,就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开山大师兄们都是“在精神上挨过饿的人”,他们无一例外地渴望读书,“千方百计地到处去借书”、“看书基本上没有停”。尽管阅读零零星星,很不系统,但在农村插队期间,这些大师兄们都读了不少文学、史学、哲学的书籍,知识方面打了比较全面的基础,这对他们日后的专业发展和特色形成大有裨益。
2.放宽眼界,放眼未来
大师兄们进入大学之后,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学术与人生,一方面一如既往地勤奋读书,补差补缺;另一方面,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积极追求多学科整合与融通,寻求恰当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眼界要高,格局要大”。“只有放宽视界你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是开山大师兄们的共识。
3.人生路应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
开山大师兄中有很多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人生路和共和国同风雨共命运,时代和命运给予他们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大师兄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尽可能做好,不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用马敏的话说,就是“当知青就当一个好知青,老老实实修好地球;当工人就当一个好工人,拧紧每颗螺丝钉;上大学就做一个勤奋的大学生,学海泛舟;教书就好好教书,把学问绣出花来;当校长就当个称职的校长,在其位而谋其政。一步步走来,人生也就一步步走向成功。”
开山大师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阅读《开山大师兄》这本书,不啻与开山大师兄直接晤谈,深入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追求与实践。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向开山大师兄们学习,从他们那里汲取行动的智慧与力量,与大时代互动,“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做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沈章明。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的学术人生[N].光明日报,2019-9-21(11).
失落的一代,幸运的一代:《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访谈录》
[EB/OL]. https://www.sohu.com/a/397926828_12027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