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为传统的重阳节,也是登山、插茱萸、赏菊花的重要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同九,两九从阳,两阳并重,固为重阳,亦称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形成,在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一直延续至今。
因着重阳节“九九”与民间长寿词“久久”同音,又有菊花节的美称,我国在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秋日正好,风不闹,日不燥,宜养生疗补。今天,给大家介绍唐代的孙思邈,一起走进他的人生阅历和作品,共品长寿人生。
重阳· 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
重阳· 人物
孙思邈,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人们尊为“药王”。
天资聪颖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18岁时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开始为乡邻治病。
修行中南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太白山中。他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应诏入京唐太宗即位后,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见到他7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太宗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孙思邈又被接到帝都,拜谏议大夫,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但仍不愿当官 。碍于情面就推荐了自己的徒弟刘神威,说徒弟好学,年轻有为,高宗就应允后立即安排刘神威进了太医院。
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高宗特赐他良驹等物,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孙思邈,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退隐五台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故里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唐永淳元年(682年),孙思邈与世长辞,享年142岁。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要焚烧那些纸扎的阴间器物,祭祀时不宰杀牲畜。
重阳· 荐书
01
《孙思邈养生全书》
馆藏代码
R212 ZL1
馆藏地
莫干山中文书库 (莫干山图书馆)
朝晖中文书库 (朝晖书库一二三层)
朝晖临时书库 (朝晖图书馆四层)
朝晖综阅室 (朝晖图书馆三层)
《孙思邈养生全书》是200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长福,李慧雁。该书既全面集中地展示了孙思邈的养生资料,也为当今的有关学术研究与养生实践提供了新的宝贵的借鉴。尤其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把握孙氏的养生思想,更是值得借鉴的好形式,在这方面本书可谓专著中的开拓之作。
02
《千金要方集要》
馆藏代码
R289.342 ZS2
馆藏地
莫干山中文书库 (莫干山图书馆)
朝晖综阅室 (朝晖图书馆三层)
《千金要方集要》是2009年10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朝)孙思邈、林菁。《千金要方集要》对唐代《千金要方》一书进行了新选,选取了包括内科、外科、肿瘤等方面的疾病的中医论述以及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某些方后附有临床新用,或介绍了某方的近代用法,或介绍某病的最新治疗方法,对临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原文 · 赏析
论曰:《易》称天地变化,各正性命。然则变化之迹无方,性命之功准测。故有炎凉寒燠,风雨晦冥,水旱妖灾,虫蝗怪异,四时八节种种施化不同,七十二候日月运行各另别。终其晷度,方得成年,是谓岁功毕矣。天地尚且如然,在人安可无事?故人生天地之间,命有遭际,时有否泰。吉凶悔吝,苦乐安危,喜怒爱憎,存亡忧畏。关心之虑,日有千条;谋身之道,时生万计,乃度一日。是故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故有天行瘟疫,病者即天地变化之一气也。斯盖造化必然之理,不得无之。故圣人虽有补天立极之德,而不能废之。虽不能废之,而能以道御之。其次”
今日 · 感悟
《千金要方》详细记载了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行医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本书包罗万象,价值身高,是中医史上的鸿篇著作。
孙思邈少时疾病缠身,多为病苦,立志学习经史百家著作,将医学知识学透。经过多年的炙爱苦学,他掌握了一定的医学知识。青年时期,他将自己所学到的医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去,走乡行医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反馈。他将生命看为最重,重过千金,找他看病的人,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好坏善恶之人,他皆一视同仁,一一诊治。在多年的不断学习和临床实践中,他深感中医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立志博览群书,总结百书浩典,并加之融入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编著医术盛典《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