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浏览次数:677

今日人物丨陈望道


陈望道(1891. 1-1977. 10. 29),浙江义乌人,原名参一,后改名“望道”,意即寄希望于革命道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


今日故事丨陈望道故事三则


/// 01 ///
耕 读 传 家    勤 于 治 学


陈望道一生勤于治学、精于笔耕,这与他从小受到朴实家教、耕读家风的熏陶不无关系。

陈望道的父亲陈君元,号菊笙,早年曾考过武秀才,是太学生,也是村里威望较高的乡绅。受清末维新思想的影响,他思想比较开放,不仅让三个儿子送去上大学,还把两个女儿也送到县城去求学。他一生勤俭持家,家业有所积累,经济条件较为宽裕,但他并不娇惯望道兄妹,经常安排他们在家里家外、田间地头干农活。

回忆早年经历,陈望道感慨道:“我在当地,也算是一等家庭的子弟,我家的规矩,在当地一切的家庭之中,又算是最严的。”


/// 02 ///
真 理 的 味 道 有 点 甜


陈望道曾留学日本中央大学并获法学学位,在日期间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归国并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师,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因提倡新道德、新文学,陈望道等进步教员遭当局迫害,引发著名的“一师风潮”,之后被迫出走杭州。

彼时,主持《星期评论》工作的戴季陶因邵力子的推荐,邀请陈望道翻译《宣言》。陈望道欣然应允,回到老家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在家中的一间柴房里忍受着春寒料峭,废寝忘食,埋头翻译。在翻译《宣言》期间,因过于专注,他错把母亲送来的粽子蘸着墨汁当作红糖吃下却浑然不觉的故事广为流传。


1920年4月下旬,翻译工作终于完成。8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正式出版。


鲁迅先生说,“望道在杭州大闹了一阵之后,这次埋头苦干,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此译本的问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 03 ///
妇 女 解 放 的 呐 喊 者


陈望道一直十分关注女性解放问题。对旧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感同身受。他以笔为武器,犀利地揭露和抨击旧式婚姻制度的罪恶,批判当时的婚姻“多半把女子当作物品卖”,“聘金,彩礼,茶礼钱”等都不过“是用金钱买卖女子的事”,是“机器的结婚”、“畜牲的道德”。

陈望道提出对婚姻自主的主张,“第一,反对用聘金;第二反对父母代定,第三反对媒人”,“自主的婚姻当然要以恋爱为基础,并以恋爱为界限”,“但真正婚姻的结合,当然应该是直接的内心的结合。”


1919年开始,陈望道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有关恋爱、婚姻、妇女地位、经济权益乃至节制生育等方面的文章。1921年8月在《民国日报》上创办《妇女评论》副刊,陈望道亲自负责编辑,两年间共出了104期。此外,他还经常到各地发表演讲,为女性的觉醒摇旗呐喊。


陈望道身体力行着自己尊重女性的主张。外孙女出生时,他亲自取名为“若瑜”,寓意恰如无价宝玉。外孙女至今仍清楚记得:“外公和我们出去,从学校到市里都是乘坐复旦大学的校车,每次上车外公都要先让外婆、妈妈和我坐好后他才坐下,一旦上来一位女士,他就会迅速站起来让座,哪怕还有其他空位,也是如此。”


今日荐书丨陈望道著作


《恋爱 婚姻 女权 陈望道妇女问题论集》


索书号
D669.68-53 ZC1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推 荐 理 由

 

本书汇集了陈望道先生在20世纪20-3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妇女问题的文章,阐析妇女解放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劳动问题、生活问题、社交问题、婚姻问题、生育问题等多方面的需求,并探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论域广泛而见解先进,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陈望道先生所阐述的恋爱观、社交观、婚姻观、生育观、人口观等见解,对于如今的社会依然有着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近年来,结婚率与生育率逐年走低、离婚率上升,情侣或家庭成员之间的恶性犯罪事件频发、年轻群体中恐婚恐育思潮抬头……当今世代的女青年,在选择恋爱伴侣、是否走入婚姻、要不要生孩子、个人的职业选择等方面,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与迷思。这本书,可能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些答案。先生言语间透彻、审慎的态度与真诚的人文关切令人震撼,也令人十分感动。

这本书不仅适合女青年们看,也非常适合男青年、新手爸妈甚至老一辈人看,相信不同的读者看后都会有所思考。


原 文 赏 析

 

我的恋爱观

恋爱决不是占据的冲动,只是创造的冲动。两心交感,两性融合,伊会渐渐消了缺点,渐渐变成近于他底理想底要求,他也会历历长出优点,历历近于伊底幻想底实现。两两相造,也两两被造:这是恋爱底三昧。


恋爱是道德感底融合,所以必须有伟大的人格者才有伟大的恋爱。不然,定只是轧姘头底别名。恋爱之神最厌恶的,便是这等肉臭的俗人俗事。新思想家所危心的,也便是这等肉臭的冒牌假装。

(原载一九二一年七月四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署名:晓风)


我的婚姻问题观

据我的意思,这等裸露地用金钱卖买女子的事,于今是该废去的了。……不但聘金,便是那种比之聘金稍稍美化,以衣帛金银首饰为内容的聘礼,我觉得也是废去的好。婚姻是男女相互平等的事,倘若彼此致送礼物以表亲密,原无甚么可议;但如现今一般所行,委实过于有把女子当作物品卖的气息,当事者之中的男子或女子如有觉悟者,那就在这一点上便要发生问题的了。

……

凡是父母代定的,我们总觉不很妥适。我们不是不知青年的辨别力不十分可靠,应得父母扶助;我们却以为婚姻上最适当的扶助人虽是父母及朋友,但朋友想要做他们最适当的扶助人实须具有不肯专断的精神,父母也应如此。父母当然可以扶助,却该止于扶助;不然,往往竟会事与愿违,本意上原想扶助他们,事实上反而得到了倾陷他们的结果。这种事与愿违的由来,说得奇异一点,或者可以说那然在这中间安排著个不许任何人越俎代庖的机关,纵然身为父母亦属无可如何说得切实一点,便是为著下列几种原因,父母不便擅为儿女代定婚姻。第一、个人的爱好,彼此总之不能相同,就是父母子女,也必不能相强。……第二、年龄不同,爱好的对象也便不能一致。……第三、年青人的性情,不一定能够在年长人的面前充分显露……

真正婚姻的结合,当然应该是直接的内心的结合,换句话说,就是该以恋爱为基础,而且该以恋爱为限界。
(原载一九二四年一月十日《东方》杂志第二十一卷纪念号)

母性自决

我们两性,此后如还不想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这便罢了;倘或想到了这一层,我们便必须承认了女性两个幸福的解放的基础。其一,是“恋爱自由”;别一,就是“母性自决”。

明日的妇女,对于决定让谁做自已儿女底父亲的事,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我们称彼为恋爱自由;对于让几个人来做自已底儿女的事,女性也必然可以自已底意志决定,这便是“母性自决”。

……

(原载一九二二年四月十九日《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第十七期。署名:记者)

职业与妇女

第三,以妇女有月经生产等生理上的障碍,说他们不宜职业。但月经原是生理上一时的现象,并不是永久的疾病状态,在职业方面除剧烈的过度劳作外,是没有什么妨碍的。至于生产这一件事,我们对于职业,只可说是一时的间息,并不能说是完全的障碍。只要在产前产后略事休养,仍旧可以回复原职,所以妇女的生理,和职业是不生关系的。


……

第五,有人以为妇女有了职业,家庭将因此破坏,对于最重要的母职,更是不能顾到。这是反对妇女就职业最有力的一说,但我们如果要主张维持家庭,先要明白家庭对于我们有益还是有害。像我国现在的家庭,因习旧来专制的遗风,妨碍个性的发展,阻止社会的进化,有什么维持的必要?而家庭制度中最大的弊点,尤在男主女奴一端。妇女如果有了职业,一定可以逃出奴隶的待遇,那时候所组成的家庭,不是要比现在更加高尚吗?至于母职的应该尊重,原是不错。但我们要晓得为母是妇人天然的本能,决不会因职业的缘故而薄弱。况且照纪尔曼夫人的说法,妇女依赖男子,反足以灭杀为母的本能。所以妇女如果能够在职业上发挥她的才能,得到经济的独立,一定比现在更有益于母职的。

……

(录自《民国论丛》第一编第十八卷,梅生编《中国妇女问题讨论集》第二册,上海中国文化书社,一九二三年影印本)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