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电台

漫读电台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浏览次数:554

今日人物丨于右任
(1879.4.11—1964.11.10)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民主革命的先驱·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民主革命的先驱,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交通次长,主持部务。后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反对袁世凯。1926年,他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后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是国民政府重要决策人物。

·书法艺术大师·
于右任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的书法艺术大家,善长诗词书法,著有《于右任诗词集》《标准草书千字书》等。尤擅魏碑与行书、章草结合的行草书,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另外二位为王羲之、颜真卿)。

·报刊活动家、教育家、诗人·
于右任还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诗人。他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他筹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被尊称为“元老记者”。还曾作诗《越调·天净沙》:“兴隆山上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

他的诗词,雄健浩荡,激情奔放,显露了拯祖国于危亡,登斯民于衽席的宏图大愿,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感慨。

今日故事丨落落乾坤大布衣


兴办教育

于右任一生清廉,不置私产。在持守清廉安于平民化生活的同时,却以其远见卓识,以极大的热忱关心扶植文化教育事业,或出巨资,或亲自奔走上下斡旋。他认为“ 欲建设新民国,当建设新教育”。

他19岁参加岁试,再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被誉为“西北奇才”。1900年慈禧出逃到西安,于右任甚为愤懑,故意照了一张披头散发的照片,背景是他撰写的对子:“换太平以颈血,爱发妻如自由。”三年后,于右任写下《半哭半笑楼诗草》,有句曰:“女权滥用千秋戒,香粉不应再误人。”由于诗集的印行,知县和巡抚以“倡言革命、大逆不道”的罪名,下令拿办于右任。此时他正在开封参加会试。幸而西安电报局和路驿同时发生故障,家信才比缉捕公文先到,他闻讯马上逃到上海,化名刘学裕,进入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读书。不久,法籍神父企图把持学院,学生们愤而追随马相伯离校,于右任与马相伯、邵力子等另行筹组了新学校,连名字都是他给起的: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的校名,是他1905年5月从《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撷“复旦”两字命名的。

1928至1932年,陕西五年大旱,蝗灾、狼害和瘟疫等天灾人祸,关中平原“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十室九空。时任中央监察院院长的于老先生奉命回陕赈灾,他认为:“亟当从事开垦,讲究农业。若设农林学校培养人才,可籍学术机关与地方人士合作,以学校为造林及垦荒之中心,再求民族之生路,全国家之命脉,庶几可得。”遂发出了“开发西北”、“兴农兴学”的呼吁。1932年秋,国民政府批准了于右任等人提出的筹备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任命于右任、杨虎城等十五人为筹备委员。同年12月,该机构更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公推于右任、张继、戴季陶三人为常务委员,该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1933年1月,先生拄拐杖,着粗布棉袍,亲率建校筹备人员,顶风冒雪查勘校址,最终选定在武功县张家岗——即现在的杨凌。先生说:“武功是周武王伐纣用武成功而命名的。周的先人后稷,就在这个地方教民稼穑。武功原有后稷庙,纪念这位农业的创始人本是有意义的。我们在这里创办一所农学院,以纪念这位农业专家,就更有意义了!”1934年3月,筹委会公推于右任为校长,“于以事实关系,虽未到校就职,但一应工作计划,仍以常务委员名义指挥进行。”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7层教学大楼奠基,这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

在担任国民革命军陕西总司令期间,于右任还创办了陕西中山 学校,以及渭北中学。最早于1917年在三原县建民治小学,让穷人的孩子上学,减免学杂费,甚而提供助学金。资金完全由他募集。他无产业,亦不经商,其困难窘迫可以想象。1940年前后,民治小学校长王麟生写信给于,称学校经济困难难以为继。于右任复信云:我就是穷得卖字,也要支撑这所学校。

1941年,63岁的于右任考察西北之时,当时的敦煌许多洞窟濒于坍塌,有的壁画大块脱落,地方当局听之任之,敦煌宝藏完全处于消亡殆尽的状态。于右任心痛不已。看过敦煌的凄凉景象后,他不顾年迈和艰险,又乘坐大木轮牛车赴敦煌的姊妹窟安西万佛峡、榆林窟调查,其景象之差比敦煌更甚,于右任心情更加沉重,写下了:“隋人墨迹唐人画,宋抹元涂复几层;不解高僧何事去?独留道士守残灯“;“层层佛画多完好,种种遗闻不忍听;五步内亡两道士,十年前毁一楼经”的诗句。回折兰州即与地方当局商讨保护事宜。返回重庆后,于右任遂起草建议书一件,这份建议书发表在当时重庆出版的《文史杂志》二卷四期上。于老在建议书中恳切地指出:“似此东方之文艺渊海,若再不积极设法保存,世称敦煌文物,恐遂湮灭。非特为考古家所叹息,实为民族最大之损失。因此建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招容大学艺术学生,就地学习,寓保管于研究之中,费用不多,成功将大”。在于右任等一批爱国人士的强力推动下,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莫高窟成立,由常书鸿任所长,一批有志于保护、开发祖国艺术宝库的专业人员才毅然从鱼米之乡或天府之国,集结于鸣沙山下,遂有了中国现代史上对敦煌宝藏的第一次国家层面上的科学保护与研究。

书法成就
从早年的“报国志”,中年“平天下”的奋斗史,到晚年“存博爱心肠”的襟怀,对照其青壮年“尚武”精神的楷书,中年高迈超逸的行书,和晚年圆融虚涵的草书,是其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正相契合。

《秋先烈纪念碑记》是于右任1930年所书。钟明善评此碑记曾言:“1930年,先生52岁所书。石立浙江绍兴秋瑾就义处,是先生在楷书中运用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笔法写得最具个性的代表,是先生在楷书上写出自己面目的经典作品,是先生研习魏晋南北朝楷书而新创的里程碑。”于右任取南北朝时期不同风格的碑学为我所用,进行大胆扬弃,并将汉碑、魏晋二王以及唐宋元诸家的隶、楷、行、草等笔法、结字、体势等多种元素裁为一体,形成独特风貌的碑体楷书。

这种碑帖兼容的书风将清以来的碑学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中国碑学史及书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秋先烈纪念碑记》 1930年

《游山西村》行书中偶夹草楷之体,使整幅作品沉稳而又富于变化,这是于右任从早期到晚年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作品中“笑、酒、留、重、无、明、风、夜”诸字皆以草法为之。这种安排并非刻意的做作而是他性情的自然表达。于右任在此时已开始对草书进行研究,1932年12月在上海创立了“标准草书学社”,所以此作出现草书字体就不足为奇了。


《游山西村》1932年

自1932年夏,于右任与同道数人在南京成立“标准草书社”,直至1964年终老的三十多年岁月中,他对书法艺术的投入主要致力于标准草书的整理推广与个人草书艺术的创作研究两个方面。

二者相得益彰,其学术成果与艺术造诣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被后世誉为一代草圣。《标准草书千字文》与1936年7月由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正式印行于世。于右任在自序中言:“文字为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其机构之巧拙,使用之难易,关系于国家民族之前途者至大。世界各国,印刷用楷,书写用草,已成通例,盖前者整齐正确,而后者迅速适用也。吾国草书之兴,远在汉初,先哲立旨,为其“爰日省力”也,今者世界之大,人事之繁,国家建设之艰巨,生存竞争之剧烈,时之足珍,千百倍于往昔,广草书于天下,以利制作而新国运,此其时矣!此其时矣!”

从创立标准草书开始,一直到晚年,于右任从未间断对标准草书这一中华文字工程的完善与研究。从九次修订工程,可以看出他对标准草书的重视程度与极为严格不苟的态度。于右任创立标准草书的初衷,其根本目的和着重点并不是为草书的艺术表现与创作的个性化限定标准,而是为了中华的文明与进步,使大众书写汉字的速度加快,达到“节时省力”的效果,确立“易写、易识、准确、美丽”为书写草体字的四个基本原则。这是一次具有文字改革意义的行动。

《百字令 题标准草书》1960年

“草书文学,是中华民族图强工具。甲骨而还增篆隶,各有悬针垂露。汉简流沙,唐经石窟, 演进尤无数。章、今、狂在,沉埋千载谁顾!试问世界人民,光阴能惜,急急,缘何故?同此时间同此手,效率谁臻高度?符号神奇,髯翁发现,秘诀思传付。敬招同志,来为学术开路。百字令题标准草书,介初同志,于右任录旧作”。

今日荐书


《百年巨匠 于右任》
馆藏代码
K827.7 ZQ2 
馆藏地
朝晖临时书库 
屏峰中文书库 

《于右任传》
 馆藏代码
K827=72 ZX1
 馆藏地
屏峰综阅室
屏峰图书复本库

《于右任诗词集解》
馆藏代码
I227 ZQ19 
馆藏地
莫干山中文书库 
屏峰中文书库 

《于右任标准
草书范本》
 馆藏代码
J292.28 ZY6
 馆藏地
屏峰综阅室

 

馆员感悟

“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这是人们对先生的评价。

19世纪末叶的近代,关陇大地历经天灾人祸、朝廷腐败、内忧外患之后,朝代的变迁、多波折磨难。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于右任从一个两岁遗孤、农家子弟,成长为博古通今的“西北奇才”,后更成为具有仙风道骨之貌、巍然耸立之躯的近代民主革命元勋及声名远扬的教育家、报人、诗人和书坛巨匠。

于右任先生的思想、情感无论是早期的愤怒直呼,或者晚年的悲痛抒怀,都没有逃避社会现实和脱离人民劳苦大众,它再现了先生那颗赤热的爱国、爱民之心,坚贞不渝的救国救民之志,刚直不阿的高尚品格,质朴无华的平民作风。

国运的多舛导致了国人命运的多舛,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命途培养了先生坚忍不拔,刚毅隐忍,智深勇沉的性格,对他的人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祁硕森. 百年巨匠于右任. 文物出版社. 2019.
[2].于媛. 于右任诗词曲全集(典藏版). 世界图书出版社年公司. 2014.
[3].于右任.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8E%E5%8F%B3%E4%BB%BB/1221829?
fr=aladdin. 访问时间: 20201010.
4.望故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9B%E6%95%85%E4%B9%A1/73108?
fr=aladdin. 访问时间: 20201010.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