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冯友兰的哲学世界

浏览次数:1106

今日人物丨冯友兰
(1895.12.04—1990.11.26)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1918年,冯友兰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他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相继取得普林斯顿大学、德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冯友兰先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哲学和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兼中国哲学史组组长。1948年,冯友兰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90年冯友兰逝世,享年95岁。

冯友兰主要著作包括“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和《新知言》)和“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当代学界影响深远。

今日故事丨为中华文化寻出路


冯友兰出生在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其父冯台异是个商人,虽经营田产,但常年寄意诗书,手不释卷。为了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冯台异不惜聘重金延请名师教育子女。其母吴清芝虽出生于平民百姓之家,却也特别优秀。冯友兰曾说,他一生只崇拜过两个人,一个是校长蔡元培,一个就是他的母亲吴清芝。由此可见,吴清芝对冯友兰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冯友兰之父冯台异(左)之母吴清芝(右)

1908年,冯友兰的父亲因病猝逝,终年42岁。于是,教育子女的重担就落在吴清芝身上。在母亲吴清芝的循循教导之下,冯友兰开始阅读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并考入唐河县立高等小学。1912年,冯友兰就读上海中国公学,第一次接触哲学课程,即形式逻辑。这门课程吸引了冯友兰极大的兴趣,对冯友兰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他接触西学的开始,也是他学习哲学的起点。

1918年,冯友兰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经同学介绍,与辛亥革命元老任芝铭的三女儿——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的任载坤,结婚成家。随后,冯友兰创办了《心声》杂志,用来传播“五四”运动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推动新文化运动在河南的发展。


冯友兰全家合影

1919年,冯友兰考取了公费留学。就选择留美学校一事,他专程求教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胡适“哪一所大学比较好”。胡适告诉他,美国两所大学最有名,一所是哈佛,一所是哥伦比亚,前者是旧传统的,后者的哲学是新的。出于趋新求异和对胡适的崇拜,冯友兰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期间,冯友兰深受其导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影响,对中西文化和中西思想,得到很多启发。

冯友兰和留美校友与赴美考察的蔡元培在一起

1931年和1934年,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出版问世。该书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1]正当冯友兰在学术界声名鹊起之时,抗日烽火遍燃华夏大地。为给中国文化找寻出路,他不愿只做一个哲学史家,还要做一个哲学家。这就是有名的“照着讲”和“接着讲”。

抗战期间,冯友兰相继完成了《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合称“贞元六书”。南渡八年,冯友兰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也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新理学》片段赏析

冯友兰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他撰写的“贞元六书”。

《新理学》重点讲述冯友兰哲学体系的形上学;《新事论》重点讲社会、历史和文化哲学;《新世训》重点讲处世哲学;《新原人》重点讲人生及修养境界;《新原道》重点讲中国哲学精神;《新知言》重点讲哲学方法论。

这六本书系统地构成了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体系,而该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它的形上学,其核心为“理”、“气”、“道体”和“大全”。[2]

· “新理学”的“理”概念(节选)·


解析:凡事物都是可以说它是什么。如山可以说它是山,水可以说它是水。只要是一个事物,它就必然是某种事物,或属于某类事物。如山属于山一类,水属于水一类,凡事物必属于某类。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而不是另种事物,是因为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所以为某种事物者”是“某种事物”存在的根据,这就是“理”。

· “新理学”的“气”概念(节选)·


解析:理是一个抽象的纯形式,具体的事物要成为一个现实的存在,除了要依照该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理外,还要“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这个“所以能存在着”就是“气”。简而言之,具体的事物要成为现实的存在,必须有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是理,一个是气。

· “新理学”的“道体”概念(节选)·


解析:气的依据性要有所表现,就不能是一个寂静的世界,因此它要依照动静之理,才能成就事物。所以,实际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所有实际的世界及其间事物生灭变化的洪流,都是“道体”。也就是说,整个宇宙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

· “新理学”的“大全”概念(节选)·


解析:所谓大全,就是总合一切的“有”。即一切事物均属于大全。



今日荐书

《一代哲人冯友兰》
馆藏代码
B261.5/ZC1.1
馆藏地
朝晖中文书库
屏峰中文书库

《冯友兰选集》
馆藏代码
B261.1/ZC1
馆藏地
朝晖中文书库
屏峰中文书库

馆员感悟丨活到老学到老


中国哲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冯友兰毕生的潜心研究,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中华文化的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冯友兰不仅留下这样巨大的精神财富,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学与哲学史专家,从而奠定了他在哲学界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他活到老,写到老,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网. 冯友兰:哲学大师的智慧人生[EB/OL](2012-12-16)http://qclz.youth.cn/fyl/wdld/201212/t20121216_2717003_1.htm
[2]李中华著. 冯友兰评传[M].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0.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