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电台

漫读电台

你所不知道的溥仪

浏览次数:1518

满清正统皇帝竟有汉族血统?皇帝有小名吗?溥仪直到五十多岁才知道的自己的小名有什么寓意呢?溥仪究竟出生在什么地方?……晚清研究学者贾英华在其《你所不知道的溥仪》一书中,力求客观真实,避开世人所熟知的内容,侧重讲述溥仪一生人所罕知的背后故事。


- 今日人物 -
 

溥  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宣宗之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父亲摄政王载沣,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

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溥仪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签署的特赦令,溥仪获得特赦,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陵墓


-今日故事-
你 所 不 知 道 的 末 代 皇 帝 溥 仪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是跌宕起伏,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幼年登基,三次称“帝”,历经晚清、民国、伪满洲国;被滞留苏联做俘虏,归国改造成为新公民。他一生的奇特经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是历史的遗民,身后折射的也是晚清以来中国百年历史的缩影。

01. 小名,祖母,血统

溥仪小名“午格”,”午“是汉文,说的是出生的具体时辰。溥仪的出生,占了四个“午”字,丙午年,壬午月,午时,加上溥仪属马——午马。”格“是满语,意思是:英俊的男子汉。这个名字是由溥仪的父亲载沣事先几经考虑的,但是在交给祖母刘佳氏选择时,祖母在备选的小名中,挑选了“午格”作为溥仪的小名。


按照醇亲王府的老规矩,长孙要由祖母看养,所以溥仪刚过满月就被抱到祖母身边。现代医学研究,小孩除遗传外,尤其在三岁以前,受天天接触的亲人影响最大。据现代学者的客观分析,溥仪多重性格的形成和祖母刘佳氏教养有关。刘佳氏由于受到慈禧太后的惊吓患有精神病,因而长大后的溥仪无论在宫内还是伪满总是怀疑有人想杀害他,乃至到了东北,当上伪满傀儡皇帝,定年号“康德”也有寓意。康,就是康熙——其意是秉承康熙开疆拓土之志;德,就是光绪——“德宗”,他要承继光绪的隐忍之德,隐含着比喻光绪在慈禧眼皮下受气,他在日本人底下忍气吞声的意思。

溥仪的弟弟溥杰曾亲口对作者说过,几乎所有带有“佳”字的女子,都是加入旗籍的意思。显然,刘佳氏是汉族。既然作为溥仪的亲祖母是汉族人,那么溥仪必不可少有着汉族血统。

▲摄政王载沣与其子溥仪(右一)、溥杰


02. 棋子,登基,慈禧

晚清末年的复杂局势可以大致分为三方面。首先是来自国外列强的威胁;其次,宫廷内外矛盾重重。以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对慈禧太后形成致命威胁;三是袁世凯为首的军界实权派勾结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形成了特殊的利益集团,企图暗中控制晚清政权。

而面对复杂的时局,慈禧有四步棋走。第一颗布在自己妹妹上,将她的胞妹嫁给咸丰皇帝的七弟,并晋封妹夫为亲王,还授予他一系列实职,以便拉拢妹夫,牢牢掌控军权,稳固大清政权。第二招棋,让妹妹之子载湉进宫当皇帝、弟弟桂祥的女儿当光绪皇后。第三步棋,慈禧绞尽脑汁琢磨出“化敌为友”的妙招,即让心腹重臣兼情人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嫁给光绪的弟弟醇亲王载沣。目的是,力图化解醇亲王府上下对荣禄包括她自己的仇视,同时近身监控牵制醇亲王载沣。而最后一步棋,让溥仪登基,便是终局。显然,这是慈禧继续垂帘听政的不二之选。

但是未满三岁的小孩懂什么呢?溥仪第一次见慈禧就哭了,《我的前半生》里,溥仪这样描述慈禧“一个瘦得怕人的老太婆”。而最后慈禧出殡,溥仪也是真的哭了,在“举哀”的仪式下被吓哭送了慈禧最后一程。

▲青少年时期的溥仪


03. 婚姻,诗,野心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写与婉容的大婚之夜:“她坐在炕上,低着头,我在旁边看了她一会儿,这个凤冠霞帔浑身闪着像碎玻璃似的反光、一声不响的皇后,令我觉得生疏的很,我又环视一下这个很不习惯的环境,不由得闷气。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想起了我的养心殿,我开开门,回去了。”相比婉容被“钦定”为皇后,外界不知的是,还有一位差点成为皇后的格格,她是溥仪伴读——毓崇的妹妹:铁格格。

铁格格长得端庄出众,时常进宫见溥仪,不仅跟溥仪混得极熟,也挺谈得来,一聊就是半夜。在宫藏照片集中,有不少她与溥仪几个妹妹的合影。谁知在溥仪大婚前,铁格格突然病逝,使溥仪极为伤心。

世人不知,不仅国内不少遗老遗少的名媛,连国外不少漂亮的洋小姐也向溥仪抛来橄榄枝,谁想,溥仪哈哈大笑。溥杰形容溥仪“奇货可居”。

在大婚之前,溥仪派人去景德镇专门定制了“挑动天下反”的大婚龙碗,暴露了他的复辟野心。溥仪在上面特意亲笔作诗一首“睁眼看世界,闭眼养千年。挑动天下反,谁主沉浮权。”显然,溥仪内心希望天下大乱,以便乱中“复辟”。然而在野心膨胀下却是在寂寞的宫中产生了厌烦的情绪。

皇后婉容也在未面世的歌曲《纸鸢》中,用铅笔改写:
全凭一线牵,风伯抚助向上飞。
莫教雨师来,迎接竹当身体纸。
做衣偶逢春,朋友语道:我高你还低。

▲溥仪与妻子婉容


04. 反腐,炸弹,张学良

溥仪听从庄士敦的建议,下定决心治理腐败,选拔汉族人才,像郑孝胥、罗振玉、王国维等饱学之士充任南书房行走。郑孝胥被破例任命为首席内务府大臣,上任的第一招就是裁撤内务府官吏。庄士敦把内务府的腐败视作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不无道理;以至于在之后推行节俭执政,以及调查内务府财产家底时,郑孝胥不止收到一封恐吓信。

溥仪在自传中坦诚:“至于我和溥杰采用的一赏一受,则是最高级的方式。我想的是,别人都在偷盗我的财物。”说到底,溥仪管不住内务府,根本上是因为自己也陷入了贪腐。恐吓信被溥仪称作“一些吓唬人的流氓语”。而水果篮炸弹之谜,溥仪回忆往事,感慨万千,“那颗炸弹当时不但没有把我炸醒,到使我糊涂了不少年。”

1931年,溥仪在日本人裹胁下潜往东北前夕,发生了不少故事。

其中之一,就是炸弹事件。11月6日,一个陌生人拿着东北保安总司令顾问赵欣伯的名片,给溥仪送来两筐水果,打开一看,果篮里是两枚炸弹。溥仪一见炸弹立时慌了神。随后,溥仪认定是张学良方面或国民党有关,遂得出结论:没别的路可走,只有投靠日本人才是唯一出路。

尽管三十年后,炸弹事件被证实,溥仪仍然大吃一惊。

张学良曾和溥仪说,“如果依我看,你如果愿意当一位普通平民,就到南开大学去好好读书,若你不愿意,那我劝你到国外去读书,无论英国或欧洲哪个地方都可以嘛。你过去是皇帝,如果留学归来,民主选举国家大总统,备不住能选上呢。可如果一心就想当皇帝,我看你这脑袋可有点儿悬啦……”

▲溥仪出庭作证

 


-今日荐书-

《你所不知道的溥仪》

馆藏代码

K827=72 ZJ1.1


馆藏地址
屏峰中文书库
朝晖中文书库


-馆员感悟-

一直居住在养心殿的溥仪,知道宫中珍藏的“三希堂法贴”,溥仪出宫之际,没有忘记暗中吩咐手下心腹去养心殿把最具有书法价值的《快雪时晴贴》私藏在行李卷中携出宫外。但是,没想到意外在神武门被把守宫门的国民军搜出。几经交涉未果,表面胆小怕事的溥仪以保命要紧,只得遗憾地放弃了。当然,溥仪也一直关注着“三贴”的下落,但始终知之不详。

笨得出奇和蠢得有趣,溥仪可以给自己下一个这样的断语。他一定是为数不多的,知道梦幻是什么滋味的人。“为了让我相信这一切,遗老们一面对我磕头碰地,一面在我身边搭起比紫禁城还厚的围墙。”一个人能有多少个十年呢?屈指可数。一个国家能有多少历史呢?绵绵不尽。如果你喜欢听老一辈讲故事,溥仪会是一个有一筐故事的前辈。如果你喜欢了解为世人罕知的历史,贾英华先生这本书会是你的好选择。一个汉字都可以有一段历史,一个名字也有为什么。历史从来不死,它能在你去了解的那一刻复活。让你知道,你的宗族、血脉还在流淌,生生不息。

至今,《快雪时晴贴》收藏于台北故宫。

▲溥仪撰写《我的前半生》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