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智谷沙龙邀请到的嘉宾
人文学院 马晓坤教授
读书小笔记
2018/4/23
马晓坤教授从四个方面由浅入深,将那个时代的士人生活与精神缓缓道来……
一、 时间断限与时代特征
汉末魏晋六 朝 是 中 国 政治 上 最 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 个 时 代。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
思想文化特征:
多元并兴的思想界: 儒、释、道家与道教。魏晋玄学: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又融合了儒家思想的精义而形成。
士人的生活: 雅集、清谈、饮酒、赋诗、嗑药。
士人心态: 几代名士,多有变迁。士人的性格: 个性解放,回归自身。
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通过几代名士的心态变迁,重在“情”之事。
二、 名士与雅集
活动: 修禊祭祀,祓除不祥,
曲水流觞,赏景赋诗。
其中当以王羲之《兰亭集序》为最,典型的玄言诗艺术水平一般,但具有标志性意义:诗人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
三、情之所衷,正在我辈
丧礼之外,《世说新语》中多处记载魏晋士人日常生活中种种任情越礼之举。
《简傲》篇王徽之赏好竹交友,王献之非礼赏名园,《伤逝》篇曹丕和孙子荆学驴鸣悼友,王戎丧子几乎灭性。
《任诞》篇阮籍送嫂与别,王徽之与桓伊郊野吹笛,凡此种种,都在尽情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对个体情感的放纵恰恰体现了对个性的欣赏与尊重。
以上文章都是在肯定个体之情对于外在之“礼”的超越与突破。
四、抑情顺理一情的节制与转移
相对于恣情任性、毫无节制的情感表达而言,魏晋士人更欣赏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喜怒哀乐不形于色。
《雅量篇》多有此类记载,这里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情绪: 悲伤、愤怒、羞愧、惊恐、喜悦等,对这些情绪的理性处理体现了个体性格中包容、镇定与从容,这都是当时备受推崇的人格因素。
魏晋名士,风采各异,却人人无愧于风流二字。正所谓真名士,自风流。“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一个个风骨俨然、气度非凡、才情卓越的魏晋才子的形象,伴着他们不朽的作品,穿越古今,给我们留下深刻又动人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