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荼目蚀心,黎明将至未

浏览次数:86


漫漫的黑夜是多少熬夜党的福音,这意味着有大段时间可从睡眠时间中挤出自由分配给想做的一切事,不断分泌的肾上腺素甚至能迎来第二天的破晓。是了,不管黑夜多漫长,总有破晓的一刻,总有重新开始的一刻。可有人终将不能迎来他们的黎明,他们在似乎含着一丝破晓意味的永夜里徘徊着,惶恐地踱步却始终怀揣着一份无果的希望,终是化成一抔抔失望的尘土,随风消散得无隐无踪。那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那是在茅盾笔下的《子夜》。

 

 

 

今日人物|茅盾


39年前的今日,1981年3月27日,正是茅盾逝世之日。茅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是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是一个富有现实主义的作家。他“不是一般的要求文学要反映客观生活,而是站在社会历史家的角度, 要求文学展示繁复纷纭的社会生活整体特别是其间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大变动’ ,展示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革命必然取得最后胜利’ 的历史趋向”。他所执的写作理念使他的笔下尽显“真实”与革命现实主义,小说《子夜》正是将他这点展现地淋漓尽致,他在后记中也点明写此书是为了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且让我们去读一读、品一品,那仿佛是用历史学家口吻诉说的1930年的上海的故事,去体会那茅盾笔下的“真实”,去缅怀这位眼神犀利、思维缜密的作家。


聚焦

茅盾: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出色的书法家

代表作:
《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白杨礼赞》等



 

今日荐书|《子夜》

那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由国民党内部争权斗争引发的战火点燃了华夏,帝国主义的势力浸润着、侵吞着中国,刚发展起来不久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与他国商品威胁的夹缝中羸弱地喘息着,民族工业的难以站稳脚跟转而剥削工人谋求发展的举措引起了一片片罢工潮,共产党借农民起义的燎原之势也在暗暗发展。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

在这样一个多方势力错综复杂的年代下,《子夜》的主人公吴荪甫便是一位民族工业资本家,一位自信从容、有魄力、有胸襟、有手段、有野心的民族工业资本家。他锐利的双眼打量着名利场上来来往往的人儿,他精明的头脑迅速转动着谋划出最获利的计划,他胆大而富于野心地活跃在风险极高的公债交易所。他坐拥雄厚的资本,也匹配了一颗强大的野心,把将自己的家乡双桥镇建为布满工业园林的“双桥王国”置于自己的发展蓝图中;他有着为自己谋划的野心,也有着丰富的见识与广阔的胸襟,竟也能在民族工业狭路逢生的年代喊出 “不!我还是要干下去的!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尤大!——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 这样一句洋溢着民族自尊心与爱国之情的豪言壮语。


吴荪甫

却也似乎是应了作者茅盾名字那“矛盾”的意味,吴荪甫的两面性也凸显出来,他为保全自身利益而对工人剥削的尖利阴邪的嘴脸;他面对着金融业的压迫、共产党引领农民起义“匪寇”似地对地主阶级以及诸如吴荪甫等人原始资本的冲击、工人的罢工之势带来的隐隐威胁,在自己企业被吞并的危险下渐渐失了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坚定立场,只顾计较起自己的得失起来,最终似是其妻子林佩瑶那无意的“我想——一个人的理想迟早总要失败!”一语成谶,以沦为买办化资本家、破产的悲剧收尾,当初呐喊着“金融资本吞并工业资本,‘啊!这简直是断送了中国的民族工业而已!’”的人终将自己的工业一并送进了金融资本中。



《子夜》手稿


吴荪甫是那个时代民族工业资本家的真实缩影,他们的情态、行为是在内乱的战火、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吞、革命的潮水等中定格出来的。在时代影响下的两面性——软弱性、妥协性与斗争性,阶级性在茅盾的笔下鲜活地流露出来。茅盾善于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也善于用外部环境的描写以人物自己感知性的移情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心理行为与性格,各色人物的性格、双面性便被茅盾仿似纪实的笔法生动地刻画下来。

聚焦

“变成了浓雾的细雨将五十尺以外的景物都包上了模糊昏晕的外只显现了最高的几层,巨眼似的成排的窗洞内闪闪烁烁射出惨黄的灯光,——远远地看去,就像是浮在半空中的蜃楼,没有一点威武的气概。而这浓雾是无边无际的,汽车冲破了窒息的潮气向前,车窗的玻璃变成了毛玻璃,就是近在咫尺的人物也都成了晕状的怪异的了;一切都失了鲜明的轮廓,一切都在模糊变形中了。



吴荪甫背靠在车厢的右角,伸起一条左腿斜搁在车垫上,时时向窗外瞥一眼,很用力地呼吸。一种向来所没有的感想突然兜上了他心头来了:他在企业界中是一员猛将,他是时时刻刻向前突进的,然而在他前面,不是半浮在空中的荒唐虚无的海市蜃楼么?在他周围的,不是变形了的轮廓模糊的人物么?正如他现在坐这汽车在迷雾中向前冲呀!于是一缕冷意从他背脊上扩散开来,直到他脸色发白,直到他的眼睛里消失了勇悍尖利的光彩。”


叶雄绘连环画《子夜》


《子夜》一书的深刻性远不止鲜明地揭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与阶级性,更在于其蕴含的政治思想、时政见解、革命现实主义。小说描绘了三方势力的冲突与斗争: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

文中诸如“外国的企业家果然有高掌远蹠的气魄和铁一样的手腕,却也有忠实而能干的部下,这样才能应付自如,所向必利。工业不发达的中国,根本就没有那样的‘部下’;什么工厂职员,还不是等于乡下大地主门下的帮闲食客,只会偷懒,只会拍马,不知道怎样把事情办好——想到这里的吴荪甫就不免悲观起来,觉得幼稚的中国工业界前途很少希望;单就下级管理人员而论,社会上亦没有储备着,此外更不必说了。”的文字道尽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薄弱基础与艰难处境。



共产党引领农民起义(革命运动者)破坏了部分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利益,使其元气大损。

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便是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斗争的一个缩影。

诸如吴荪甫的民族资本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剥削农民又反受罢工潮之累,这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群众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在各方势力的夹击中浮浮沉沉,恍若置身于永夜,永远看不到那将露未露的黎明。


叶雄绘连环画《子夜》


现附上一段作者的后记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蕴含的政治思想与革命现实主义: 
聚焦
“一、中国社会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打倒国民党法西斯政权(它是代表了帝国主义、大地主、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是当前革命的任务;工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共产党手中,这是革命派。二、认为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这是托派。三、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既反对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也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夹缝中取得生存与发展,从而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这是当时一些自称为进步的资产阶级学者的论点。《子夜》通过吴荪甫一伙终于买办化,强烈地驳斥了后二派的谬论。”

《子夜》中值得探讨的太多太多,就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去细细品尝一番这部名作吧。

 

馆藏信息


馆藏代码
I246.57 ZM2.2


2020年伊始,我们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为大家推荐相关书籍。如果大家对该栏目感兴趣并且想在漫读电台大显身手的话,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投稿时间:该事件的一周前(排版需要时间,请一定提前投稿!)投稿地址:mandudiantai@163.com(文档中请注明学院、姓名、日期)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