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忆还停留在《子夜》、《白杨礼赞》等作品到“贴近大地的灵魂——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图片文献展“的举行,近几十年间,对茅盾的研究开进入了一些新的领域,一个似乎被遮蔽的、丰富的、感性的茅盾出现在我们眼前。原本看似高深莫测的大文豪也以普通而平凡的灵魂进入人们心里。
今日人物|茅盾
(1896—1981)
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人物故事 -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
时代更迭的子夜
1896年,正值清末民初,正是众多新思想竞相交融碰撞的时期。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虽年幼丧父,但其母亲从小便为他提供了非常好的新式教育。后来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
乱世之中的自我革命
1921年,茅盾在上海加入了共产党小组,同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8年他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并没有改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他用自己的笔配合党的行动,从事进步文化活动。
也是这个时期,在大革命失败的阴霾下,茅盾用时两年完成了《蚀》三部曲,以极大的真诚和坦率,显示了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严谨的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随后东渡日本,完成了多部小说的创作,反映了现实斗争下的矛盾与悲剧。之后还创作了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虹》,凸显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冲破内心囚禁与枷锁的艰难心灵历程。
信仰至死不变
茅盾在三、四十年代曾两次要求恢复党的组织生活,但没有如愿以偿。解放后,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茅盾认为这个时候他不能去分享这个荣誉。他说,我就努力做个非党的布尔什维克吧,在党的领导下,做好分配给我的工作。茅盾始终听从党的安排,严格要求自己。
全国解放后,他想安心从事写作,毛主席征求他的意见,想让他担任文化部的领导工作。茅盾从大局出发,欣然同意。在十年动荡时期,有些人对党、对马列主义的信仰产生动摇。茅盾对此深感忧虑。为了向党表示他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至死不变,在病危之际,口授了一封给党中央的信:“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
世间再无茅盾,只余茅盾文学奖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过去的,让它过去,永远不要回顾;未来的,等来到时再说,不要空想;我们只抓住了现在,用我们现在的理想,做我们所应该做的。” 在茅盾离世的39年里,他的名字非但没有被历史的长河所冲走,反而以另一种形式鲜活地存在人们的心中,由于茅盾的存在,由于茅盾文学奖的存在,让更多有才华的作家能够抓住了“现在”。就如路遥曾在茅盾文学奖领奖台上所说的:“对我们来说,今天的这个地方就不应该是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
今日荐书|《林家铺子》
片段赏析
现在君实居然有了梦,他自觉是意外;并且又证明了往常确是无梦,不是遗忘。所以他努力要回忆起那些梦来,以便对夫人讲。即使是这样的小事情,他也不肯轻轻放过;他不肯让夫人在心底里疑惑他的话是撒谎;他是要人时时刻刻信仰他看着他听着他,摊出全灵魂来受他的拥抱。
阅读随笔
在茅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深刻描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他用笔描绘当下,以此思索过往,用文字剖析社会都市;探索未来,开拓了现代小说的表现内容以及手法。茅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沉甸甸的作品和一个奖项,像那句话说的“去看,去看他的灵魂。”——一个贴近大地的灵魂。
2020年伊始,我们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为大家推荐相关书籍。如果大家对该栏目感兴趣并且想在漫读电台大显身手的话,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投稿时间:该事件的一周前(排版需要时间,请一定提前投稿!)投稿地址:mandudiantai@163.com(文档中请注明学院,姓名,日期)
图书馆管理委员会
More than Library
图文来源:网络 冯钰琦
排版编辑:冯钰琦
责任编辑:平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