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 | 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2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就义,时年36岁。
◆ ◆ ◆ ◆
今日故事丨秋白之华,秋之白华
2011年,由窦骁、董洁主演的剧情片《秋之白华》在内地上映,电影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直面革命先驱感情生活的电影,以传奇革命情侣瞿秋白和杨之华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为切入点,表现了一位儒雅从容的书生领袖与一位快意恩仇的巾帼英杰,以历久弥笃的坚定信仰所成就的一段超凡脱俗的红色情缘,这部唯美的革命爱情片向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纯真热情的爱恨情愁。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这里的“之华”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第二个主人公--杨之华。
杨之华(1901年2月11日-1973年10月20日),中国妇女活动家,浙江萧山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任中共上海地委妇女部长、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等职。1927年当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1930年在上海协助瞿秋白进行“反文化围剿”的斗争。1935年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41年回国途中在新疆被反动派逮捕。1945年出狱后到延安担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妇委书记。建国后,先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等职。1962年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候补常委。
杨之华
兜兜转转还是遇见你
瞿秋白和杨之华在结婚前,各有一段婚史。瞿秋白的第一位妻子王剑虹,是丁玲的大学挚友。瞿秋白1923年8月与她相识、相爱,1924年1月与她结婚。可惜王剑虹身体不好,当年7月就因肺病去逝了。
杨之华的第一位丈夫沈剑龙,是萧山近代名人沈定一之子。杨之华与沈剑龙家都是当地名门,1921年结婚。当年11月,杨之华生下一女,名叫沈晓光,后来杨之华为之改名独伊,即瞿独伊。
杨之华是知识女性,先在家乡小学任教,1923年她考入上海大学读书,在这里认识了丁玲、王剑虹等,也认识了当时在这里担任社会学系系主任的瞿秋白。在杨之华就读上海大学以后,沈剑龙在家乡拈花惹草。杨之华多次写信,沈剑龙只字不回,最后到了不得不分手的地步。
其实,在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讲课,就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久,在一次会见中,她和秋白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一天,苏联顾问鲍罗廷要了解上海妇女运动的情况。向警予因故不在上海,上海大学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通知杨之华去汇报。她到那里时,意外地遇见了瞿秋白,瞿秋白担任了他们谈话的翻译。之后的工作中,瞿秋白和向警予介绍杨之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的瞿秋白与杨之华,一个面临丧妻之痛,一个面临背叛之苦。两个脆弱之人的两种脆弱加在一起,生成的自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慢慢地,两颗心不可避免地走到了一起。但在察觉到这份感情时,身为“沈太太”的杨之华却退缩了。
杨之华渐渐发觉瞿秋白对她的感情有些异样,而同时她自己对瞿秋白的翩翩风度和绝世才华也十分倾慕。但是,当时杨之华不知如何处理这种感情,因为她已经结婚,虽然感情破裂但还没有正式离婚。于是杨之华就回到萧山老家,暂时回避瞿秋白。
三份启事成全的“谈判姻缘”
在那个封建思想极为严重的年代,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离婚对于女人来说,更是破天荒的丑事。可是他们惺惺相惜,他们是战友、是同志,却又难以抑制地彼此倾慕。杨之华回到老家后,瞿秋白也苦苦地思索,同时也放不下对对杨之华的思念,于是就趁放暑假的机会,也来到萧山。杨之华的哥哥和沈剑龙是同学,见此情形,就把沈剑龙也请到家里来。没想到沈剑龙对瞿秋白早有所闻,他对瞿秋白的人品与才华十分仰慕。听到瞿秋白的来意就一见如故的侃侃交谈起来,他们三人开始了一场奇特的谈判。最后的谈判结果是,沈剑龙自己觉得对杨之华不好,而且也配不上杨之华,瞿秋白与杨之华二人很是般配。
1924年11月7日,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同时刊登三条启事:一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启事;二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启事;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好友启事。这条引人注目的启事一经面世,立刻成了当时极为轰动的新闻。在那个法制尚未健全、社会尚未完全开放的年代,他们三人能以如此“谦谦君子”般风度的方式解决世间最大的难题,着实让人钦佩。
瞿秋白与杨之华
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这之后的近十年里,夫妻二人甜甜蜜蜜其乐融融,羡煞众人。婚后,瞿秋白亲手篆刻了“秋之白华”“白华之秋”“白之秋华”三枚印章,将两人的名字嵌合为一,意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以表他们之间心心相印的真挚之情,这些印章刻下的是灵魂交融的誓言,从此成为他们一生爱的见证。在他们不得不分离的岁月里,瞿秋白更是通过书信表达对妻子的浓浓爱意,“之华,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为了更好地照顾独伊,瞿秋白还决定不再与杨之华生育子女。瞿秋白一直视独伊若己出,独伊对瞿秋白也很是尊敬和爱戴,后来,独伊还改名为瞿独伊。1929年3月,瞿秋白在莫斯科给远在国内的沈剑龙寄去了一封信,信里有一张独伊的照片。在这张照片的背面,瞿秋白写到:“龙弟,这是独伊最近的小照,阿爹看了作何感?她的妈妈赠。一九二九(年)三月六日”。这也算是对沈剑龙大义成全的回报吧。
瞿秋白全家福
虽不能共白首,但我们曾携手
然而好景不长,1935年2月初,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突围转移途中不幸被捕,他对劝降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6月18日临刑前,瞿秋白坐在一块平地上,说:“此地甚好。”尔后从容就义,时年36岁。瞿秋白去世后,杨之华没有再改嫁,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再没有人能像瞿秋白对我一样好”。
他们在一起度过了珍贵的十年光阴,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无数次分离,却依旧恩爱。虽然他们没能相守到老,然而,这十年的相伴却依然令人动容。比起一辈子的“在一起”,更珍贵的是“曾携手”。那年那月,秋白之华曾携手,谱写出“秋之白华”的动人旋律。
瞿秋白就义前照片
今日荐书 |《瞿秋白文学精品选》
索书号
I226 ZQ6
馆藏地
朝晖中文书库
屏峰中文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