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
皮亚佐拉,被誉为“探戈之父”、 “阿根廷国宝”的作曲家、班多纽手风琴独奏家。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是现代探戈音乐的奠基人。在他之前,探戈只是单纯为舞蹈伴奏的音乐,被认为不能作为纯粹的 “艺术音乐”,只能存在于 “社会底层”。皮亚佐拉成功扭转了世俗眼中 “不高雅” 的探戈,将探戈音乐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成为一种可以独立表达深刻思想的艺术形式。
《自由探戈》是皮亚佐拉为电影《探戈课》所作主题曲。《自由探戈》中兼有爵士音乐的个性和古典音乐的优美,这首曲子成功的突破了探戈音乐的定位标准,它也不只是普通市民阶层的音乐形式,而是以一种更高的姿态站到了世界的音乐舞台,成为了世界各地,所有阶层的人们共同享有的音乐艺术的结晶。
那么接下来我们先来听听著名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是如何来演绎皮亚佐拉的这首神曲。
相关荐书
《皮亚佐拉》
馆藏代码
I783.55 ZP1
馆藏地
朝晖中文书库
屏峰中文书库
精彩书评
他的作品呈现了一个完美的男人形象,那个科连特斯街和埃斯梅拉尔达街街角的男人,那个独自一人手托在某个牛奶店的大理石桌上静静等待的男人,或者在舞厅的桌子旁忧伤沉思的男人可以肯定,在我们未来的城市艺术史中,这个人将是一个关键性的坐标,时代将一分为二:前皮亚佐托时代和后皮亚佐拉时代。
——埃内斯托·萨巴托(作家)
每当听到他的音乐,我就回到了那个大变革的年代。他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也代表着当时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那奇亚-格瓦拉(歌唱家)
我认为上帝派他来这个世界是为J-拯救大众愚昧的耳朵他就是上帝,他是上帝派来的。
——罗伯特·戈延内切(歌唱家)
有的人鼓掌,有的人喊叫,很多人哭了这就是阿斯托尔音乐的特质:会令人悲伤,让人流泪……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就是从这种音乐中脱胎出了让人激动乃至疼痛的皮亚佐拉、一种能够认人带着特殊悲怆而哭泣的疼痛,这是享受,也是满足。
——奥拉西奥·玛尔维西诺(音乐家)
他将探戈音乐和爵士结合起来,带着极大的音乐勇气将探戈从传统世界提升出来,他把探戈做成先锋派的音乐,但同时义保留着传统的根基。
——豪尔赫·莫斯塔基(歌唱家)
那么究竟什么是阿根廷探戈?
探戈,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堪称南美大陆的文化瑰宝。阿根廷探戈发源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港口地区。大批源于非洲、北美甚至欧洲的移民滞留在港口,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外来社会群体。他们大多社会地位低下,生活不稳定,在酒吧里靠唱歌、跳舞来消磨时光。阿根廷探戈实际上是这种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其舞蹈是在米隆加、哈巴涅拉、坎东贝等拉美、非洲等多种民间舞蹈基础上演绎而成的。
阿根廷探戈与其足球一样,刚烈、剽悍而又优雅、浪漫,总是在最紧张的限制、挑衅和冲突中迎来和解或高潮,那种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扣人心弦。
马友友录制《探戈灵魂》:“探戈不仅仅是舞蹈,它是深渊里的潜流。在阿根廷的演变历程中,探戈已经成了这个国家的灵魂。”
《春光乍洩》(1997)
《春光乍洩》(1997)舞曲一起,风情万种的探戈让污垢的厨房流光溢彩。
《闻香识女人》(1992)的探戈舞步,与主人公的演说一样令人难忘。其中插曲探戈曲目《一步之遥》也因此受到众多影迷和音乐爱好者的热捧。
《闻香识女人》(1992)
罗伯特·杜瓦尔的《杀手探戈》(2002),情节发展完全追随探戈内在的节奏,舒缓的序曲,对峙、刺探和纠缠,步步惊心、一锤定音的刺杀。
《杀手探戈》(2002)
什么是探戈,这个回答千人千面。
其实阿根廷探戈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不光指舞蹈,还包括音乐,演奏乐队,歌词,人物,礼仪,历史和社会发展过程等等。
☆知识点☆
阿根廷探戈与国际探戈的区别:国际探戈是从阿根廷融跳、唱及乐曲为一体的探戈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国际中的探戈已经规范化,而阿根廷的探戈则更加活泼、欢快,花样迭出。所以两者既有一定联系,但是舞蹈形态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阅一下两种舞蹈视频,观察一下两种舞蹈形态及音乐的不同。
相关荐书
《探戈艺术的历史与变革》
馆藏代码
J732.81 ZF1
馆藏地
屏峰综阅室
屏峰中文书库
作者奥拉西奥·费雷尔是一位著名诗人,作为阿根廷国家探戈研究院的创始人,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代表了探戈研究的最高水准,向我们解答了探戈音乐世界里最本质的问题,也向我们展示了每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已成为阿根廷的文化象征。
作者认为,认识探戈的本质,应该去追随它的足迹,不仅仅要从探戈的乐谱、录音、报刊档案中获取,更应该去倾听探戈人的心声,感受探戈的气息与味道。作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致,本书图文并茂,摇曳多姿,具有非常强大不可超越的爱的力量,期待能为读者开启一次奇妙的艺术之旅。
《探戈》
馆藏代码
J732.81 ZK1
馆藏地
屏峰综阅室
屏峰中文书库
安德烈斯·M·卡雷特罗,阿根廷著名历史学家、探戈艺术,阿根廷国家探戈研究院成员。主要研究领域:布宜诺斯艾利斯社会史和高乔史。代表作品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日常生活》《阿根廷高乔人的过去与现在》《探戈——社会见证者》等。《探戈——社会见证者》一书为卡雷特罗先生的经典著作,他带领我们以探戈的视角探析阿根廷社会发展的脉络与深层关系。
探戈是一部三分钟的爱情,在这三分钟里,两名舞者拥有一场非常浪漫的爱情。不管你们是认识,还只是陌生人,但一切的美好只停留在这三分钟里,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本书图文并茂,许多珍贵的图片都是阿根廷国家探戈研究院的珍藏,能与中国读者见面实属不易,近年来随着皮亚佐拉作品的普及,探戈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百姓所接受并喜爱,本书的出版也将为中国读者揭开探戈神秘的面纱,开启一次奇妙的艺术之旅。
探戈文化的中国之旅
普格列瑟的中国行当时的演奏会门票
奥斯瓦尔多·普格列瑟(1905年12月2日-1995年7月25日,89岁),阿根廷探戈代表人物之一,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1959年10月,普格列瑟作为阿根廷政府特使率乐团访问中国,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并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专场探戈音乐会。在随后的三个月内,他走访了中国20个城市并举办了探戈音乐演奏会,他是第一位将阿根廷探戈带入中国的阿根廷人。
皮亚佐拉在中国
真正在中国掀起探戈狂潮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阿斯托尔·皮亚佐拉音乐作品的进入。1997年,著名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发行了音乐CD《探戈灵魂》收录了皮亚佐拉创作的12首经典作品,凭借着马友友的成就和影响力,这张专辑身深受中国听众的喜爱,也打开了中国人认识皮亚佐拉以及探戈音乐的大门。这张专辑荣获1999年格莱美奖“最佳古典跨界专辑”,是马友友乐迷们的首选。
皮亚佐拉弹奏班多钮手风琴(Bandoneon)
马友友专辑《探戈灵魂》
同年,中国著名手风琴教育家李燕生老师去欧洲访学期间,第一次听到了用巴扬手风琴演奏的皮亚佐拉作品,并深深吸引,于是他把皮亚佐拉的曲谱带到了中国,开始教授给他的学生,在他的助推之下,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巴扬手风琴界开始兴起皮亚佐拉之风,探戈音乐也开始在中国传播。
皮亚佐拉的音乐也影响了国内一些音乐人走上了班多钮手风琴演奏之路,当前中国走上班多钮手风琴之路的比较知名的青年演奏家有六位:柳珊珊、王丹、于箭、姜伯龙、张典以及台湾地区的吴永隆。
探戈舞蹈席卷中华大地
如果说音乐教育体制内的音乐人们在努力推广并研究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那么体制外则有一群探戈舞蹈爱好者们以不同形式推动着探戈舞蹈在中国的发展。如今,全国范围内具有常规的阿根廷探戈舞蹈教学俱乐部和舞会的城市,由北上广一线城市慢慢拓展到其他二三线遍及26座城市。
2013年,阿根廷探戈舞世锦赛首次在中国开设分赛区,这也是中阿双边关系在文化层面的最大突破。2014年,中国舞者许暄宜与舞伴荣获阿根廷世锦赛舞台组决赛第三名,这也是中国舞者在这项赛事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她赋予阿根廷探戈以中国气质,将中国古典韵味和阿根廷探戈相融合创作的舞蹈《梁祝》登上了《我要上春晚》的舞台,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中国舞者许暄宜与舞伴
除此之外,一些经纪公司也会邀请阿根廷探戈舞团到中国巡演,比如比较著名的莫拉·戈多伊探戈舞蹈团、欲望探戈等来华演出。由于阿根廷探戈的自身魅力以及国内音乐家和舞蹈爱好者的共同努力,阿根廷探戈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此外不得不提欧占明先生对探戈文化在中国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欧占明,笔名海鸥,探戈学者,阿根廷大使馆加德尔探戈学校创始人,阿根廷国家探戈研究院外籍研究员,中拉青年学术共同体研究员。出版译著有《探戈艺术的历史与变革》、《探戈,社会见证者》、《皮亚佐拉传记》、《探戈艺术的中国之花》等。
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文化局局长(中)为欧占明(左一)颁奖
相关荐书
《探戈艺术的中国之花》
馆藏代码
J722.81 ZO1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汇聚探戈艺术在中国的精彩瞬间,展现阿根廷国粹在中国的艺术魅力,阿根廷驻华大使、公使等亲撰序言力荐。特殊摄影手法,图片精良本书首次对阿根廷探戈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梳理,汉西双语对照,阿根廷驻华大使、公使衔参赞等亲撰序言力荐。书中收录大量精彩珍贵的照片,文图辉映,豪华精装,值得珍藏。尤值一提的是,本书编著欧占明,如同阿根廷探戈历史上伟大的音乐大师阿斯托尔·皮亚佐拉一样,也自幼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在本书中,他以自己和他人为例,讲述探戈所蕴藏的文化含量以及对他们的鼓舞和激励,探戈不仅成为他的职业——他是阿根廷大使馆加德尔探戈学校创始人,更改变了他的人生。
阿根廷驻华大使盖铁戈在2019年4月将《探戈艺术的中国之花》分别赠送给阿根廷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市长奥拉西奥·拉雷塔以及阿根廷联邦公共媒体部部长埃尔南·隆巴迪。三位阿根廷领导人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阅读思考
读者可以带着以下几个问题来阅读文中推荐的图书,
或者从网络视频和音频找到问题的答案。
☆探戈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区别和冲突
☆如何突破文化冲突,探索中阿艺术文化的融合
☆京剧在中国亦如探戈在阿根廷,都有着很高的艺术地位,但也面临传承难、创新难的问题,作为年轻人应该如何传承古典艺术,并赋予新时代的生命力
☆阿根廷探戈和国标探戈在舞蹈形态和音乐上的区别
☆阿根廷探戈的音乐一般包括哪几种乐器的演奏,其中班多钮手风琴与我们常规手风琴有什么区别
☆阿根廷探戈的舞蹈形式分为舞台探戈和场地沙龙探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对音乐有兴趣的同学还能从网络音频找找传统阿根廷探戈音乐(20世纪50年代以前)和先锋派阿根廷探戈音乐(20世纪50年代后,以皮亚佐拉为代表)两者的区别
希望通过本次漫读电台推荐的图书及音乐,能帮助读者了解到另外一种艺术文化形式,开拓不同艺术形式在中国发展的视野,丰富音乐鉴赏领域。最后以一曲大家熟知的,电影《闻香识女人》的插曲《一步之遥》来结束本文。
☆知识点☆
《一步之遥 Por Una Cabeza 》于1935年由阿根廷歌手卡洛斯·葛戴尔作曲,亚法多·勒佩拉作词完成,西班牙语中的“Por una Cabeza”本为赛马的术语,意为“差一个(马)头”的长度。在歌曲中用来表示对情人之间错综复杂难以割舍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