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戎幕,飘萧战风雨

浏览次数:221



在福建厦门市,有一条直通鼓浪屿码头的中山路,这条建于1925年的著名老街,当年大多由华侨投资兴建,古老的商业街两边遍布南洋风情的骑楼,是一条保留完整近代历史风貌的街区,近代许多文化名人在这里留下足迹。中山路附近的草埔巷中,还有一位清代武将的故居,他就是民族英雄、鸦片战争中在吴淞口炮台为国捐躯的江南提督陈化成

今日人物

陈化成(1776年—1842年) 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县(今属厦门市)人。出生行伍,历任嘉庆间参 将、道光间总兵,鸦片战争爆发时任福建水师提督, 后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与英军力战, 英勇牺牲殉国。

人物故事

陈化成出生于清高宗弘历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即公元1776年。这一年,世界历史发生了三件大事:英国人瓦特发明并制造出蒸汽机,引爆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发表《独立宣言》,主张人人平等,美国进而获得独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为整个西方二百年的发展提供思想理论之源。随后,英美凭借《国富论》的理论知识,建立起先进的现代政治经济制度,由此改写人类发展历史。
西方列强在历史轨迹中趾高气扬地大肆前行,滚滚车轮碾压出一条条强取豪夺血泪侵略之路。西方强国用坚船利炮打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在中西方文明的猛烈冲撞中,千年辉煌的农业帝国文明败给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 /// // //// //

(1)少年从军

在大清帝国身后的斜阳缓缓西坠时,我们的民族英雄陈化成还处在他的少年时期,自此他经历了大清王朝从康乾盛世繁华昌盛到备受列强侵略民不聊生,从封建专制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从礼仪之邦尊卑有序到卑躬屈膝卖国求荣,从国势昌盛莺歌燕舞到备受凌辱生灵涂炭……世界文明与东方文明不断碰撞冲击,西方列强与古老中国战火纷飞,民族英雄陈化成也在清朝由盛而衰的历史中逐渐成长起来。

出生地福建同安城的大环境造就了陈化成“武将”的功底,书香世家的出身作为“文的浸透”,更让陈化成恪守武德,坚定的走上用自己的身躯为国效忠的道路。十六岁时,陈化成随伯父来到宝岛台湾,在听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事迹后大受鼓舞。后来参军到厦门报名当水师兵勇。

// /// // //// // //// //

(2)质朴廉官

道光十年(1830年),陈化成晋升为福建水师提督,从武将官位一品,驻守厦门。虽位列福建水师的最高 长官,但陈化成的生活却以简朴为荣,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普通民房。中山路附近的故居是一座不起眼的小院,是陈化成在福建提督任上购置的,这座典型的闽南民居系穿斗式砖木结构民房,坐东南,朝西北,建筑面积130平方米。简陋的睡房、简单的几张桌椅、局促的客厅,这样的蜗居,作为当朝一品官员的“官邸”,可以说是简陋乃至寒酸了。

驻师厦门时,兴泉永道周凯曾向陈化成提起修撰《夏门志》一事,陈化成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待《厦门志》编撰出来之后,周凯已调台湾,没有刊行。陈化成便拿出自己的俸银,资助刻印《厦门志》并亲自撰写序言。不仅如此,陈化成还设立育婴堂,更倾其所有捐建丙洲祖祠等,被老百姓称颂为功德无量的“廉将”。

 受陈化成的影响,皆能严明纪律,爱护百姓,属下官兵都自觉地听从他的指挥;地方百姓都积极地支持 作战。由于陈化成严于律己,关心士兵和百姓,军民众口赞誉陈化成对敌人是"陈老虎",对士兵和百姓是"陈老佛"。

“三年一戎幕,飘萧战风雨,但期士心奋,敢惜臣身苦”这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间,曾任江西巡抚的梁章钜为陈化成写的一首赞美诗,陈化成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中,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品德,并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是军民同心抗敌的力量所在,自觉地与士兵、百姓同甘共苦。

// /// // //// //

(3)誓死抗英

陈化成驻师厦门期间,曾多次击败英国侵略军,英军对他十分畏惧。道光二十二年六月,英寇逼犯吴淞, 当时已67岁高龄的江南提督陈化成不畏强敌,下令向英舰开炮攻击,击伤英舰4艘。在西炮台遭到英军水陆夹击,守军相继溃退之时,仍率数十亲兵坚守阵地,最后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

陈化成征战一生,为国捐躯,终究回归故里,他的灵枢安葬于厦门金榜山,每年前来凭吊的后人络绎不绝。百年来,他的赤胆忠魂依然镇守者华夏每一段海域,每一寸疆土他清廉奉公的风操也将永励后人。


片段欣赏


厦门旧城的“心”


在厦门这个历史算不上多久远的海边小城里,陈化成恐怕是现在故居犹存的资格最老的“名人”了。这位赫赫有名的武将曾经的家,却在号称“厦门文脉所在”的中华街区。
………
在中华街区纵横交错的街巷丁字路口,常可看到一尊尊“石敢当”立于墙根,面对着巷子,这是闽南地方信仰的遗存,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起着“镇百鬼,压殃灾”的作用。有的仅是一块长方形石条,上面刻着“石敢当”三个字;还有一类状如石狮,或嵌入墙上,或摆放在墙边,称之为“石狮王”或者“石狮爷”。现今台湾,日本等地的“石敢当”都是从闽南传入。
在文人雅士和淳厚民宿的环绕之中,民族英雄陈化成(1776-1842)的遗迹无疑是给这个街区注入了英烈豪侠之气。他被人称道的种种品德—忠直、勇猛、清廉、体恤下士、爱民如子等等,无疑与百姓们对“石敢当”的敬仰一脉相承。


今日荐书

《琴音鼓浪》
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
馆藏代码
K878.2 ZD1a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朝晖中文书库 (朝晖主书库一、二、三层)


《陈化成传  中国人格读库 》
馆藏代码
K827=52 ZF7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朝晖中文书库 (朝晖主书库一、二、三层) 


馆员随笔

 

“碧血当年洒江原,图强伟业早凯旋。陈公有灵应宽慰,殉国志士笑九泉。”一百多年,弹指一挥间,英雄长眠地下久矣。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举世昌明、安乐祥和的时代,战争的硝烟、杀戮的屠刀、愚国的蒙昧慢慢离我们远去。但处在安逸中的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在国家安危的紧要关头,那些挺身而出、为民请愿、为国效力的人。

他们可能是高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明道之士顾炎武;也可能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抗倭英雄戚继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禁烟英雄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维新志士谭嗣同……

别忘记这些仁人志士的名字,别忘记在鸦片战争中浴血奋战,对敌人毫不留情的英魂——陈连升、关天培、葛云飞、裕谦等,他们都像陈化成将军一样,临危受命,永远将民族大义放置在心底最深处,时刻谨记,他们是中国文明史上绽放的一束束璀璨的鲜花,他们都值得万众共仰,都值得我们后世代代崇敬。


参考文献

 

[1] 冯晓,陈化成传[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2] 微电影,陈化成:两袖清风 忘身殉国[EB/OL][2020-04-17].http://v.ccdi.gov.cn/2019/11/14/VIDEFPKaNQ2FA2Hv3z5jnrMG191114.shtml
[3] 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EB/OL]
[2020-04-17].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616/1963.html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