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黎”杂记
又到了一年一度粽叶飘香的季节,让我想起去年做香囊时有位同学引用的一首古诗:
"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
这些字眼不禁使人联想到石榴花开的美丽画面里——
有酒
有蒿
是不是很有古人过端午的气氛?但仔细读这首诗,又总感觉有哪儿不对的地方:珠门是什么,熟悉的粽子怎么不见了踪影?
打开百度,用“榴花角黎斗时新”作为检索词,反馈的结果中,很多香囊手作活动将其作为首选诗作,貌似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这些搜索结果里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譬如这篇——
既出现了“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也出现了“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利用图书馆购买的《中国基本古籍库》,用“榴花角”作为检索词,得到的检索结果如下:
点击“举句”可以看到全诗
翻开前页了解到这首诗名为《扬州端午呈赵帅》;点开目录,翻至第一页,方知其作者是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戴复古!
原来,“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才是正解。
角黎、珠门,应是识别或打字造成的错误没有及时发现,以讹传讹,才会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这么多的错误引用!
今日推荐
中国基本古籍库
访问链接
(1)先下载安装客户端:
http://www.lib.zjut.edu.cn/UserFiles/File/upload/GujikuClientSetup.rar
(2)登录客户端程序:
安装完毕后重启机器,双击桌面上的客户端应用程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使用
服务器地址:210.32.205.54;用户名:user,密码:user。
数据库简介
中国基本古籍库是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黄山书社出版发行。
中国基本古籍库分为4个子库、20个大类和100个细目,共收录上自先秦下迄民国的历代名著和各学科基本文献1万种,其内容总量相当于3部《四库全书》,每种均提供1个通行版本的数码全文和1-2个珍贵版本的原版影像。总计收书约17万余卷,版本12500多个,全文约17亿字,影像约1千万页。
中国基本古籍库拥有强大的检索系统、完备的功能平台和灵活的纠错机制,可通过多条路径、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快速海量全文通检,轻松实现古籍浏览、校勘、标注、分类、编辑、下载、打印等电子化作业。
图书馆购买了60+的商业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只是其中一个而已。大家在搜索信息时除了搜索引擎,也要注意到数字资源的存在和意义。
搜索引擎是根据用户需求与一定算法,运用特定策略从互联网检索出制定信息反馈给用户的一门检索技术。搜索引擎包括信息搜集、信息整理和用户查询三部分,它使用某些程序把因特网上的所有信息归类以帮助人们在茫茫网海中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例如百度、谷歌等。
优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方便使用、免费等。
缺点是准确度差、稳定性差、检索过程长、检索结果重复等。
换个通俗的说法,搜索引擎擅长搜集但不负责校对,最多是按照某种算法将不健康、不正确的过滤掉而已,所以出现前文提到的“角黎”、“珠门”也就不奇怪了。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从资源提供者来看,可分为:商业化的数字资源和非商业化的数字资源。前者包括数据库商、出版商和其它机构以商业化方式提供的各种电子资源,如我们熟悉的Elsevier公司的SDOS、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图书馆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后再提供给一定的读者群,或者读者个人通过读书卡和其他方式购买数据库的使用权。
优点是检索功能强、信息资源庞大、数据更新及时、信息源可靠、检索速度快等。
缺点是时间滞后、相对互联网信息量绝对值要少、不免费、传统检索中需要指令检索、要经过培训等。
以下关于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官网首页中对数字资源部分的截屏,就是在我校范围里可以提供给本校读者使用的。
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
访问链接
www.artlib.cn
数据库简介
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是一个满足互联网+时代全方位艺术鉴赏需求的产品,定位于为艺术教育提供资源、素材及方法的深度学习数据库。目前收录十二万幅以上高清图片并处于实时更新状态,涵盖油画、素描、版画、水彩、国画、书法、壁画、雕塑、篆刻、建筑艺术及其他类型,包含六大模块艺术普及、艺术故事、艺术品、艺术家、艺术机构、资讯。具有:知识组织系统、内容全面完整、数据深度标引、超级高清大图、知识点关联、艺术辞典规范等专业特点。
以下由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画师徐扬所绘、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关于古代端午期间重要民俗活动习俗的画面,就可以在这个数据库里搜索得到:
△
《射粉团》
题:射粉團,唐宮中造粉團角黍飣盤中,
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
《采药草》
题:五日午時蓄採眾葯治病,最效驗。
△
《悬艾人》
题:荊楚風俗以艾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
《系采丝》
题:系采絲,以五色絲系臂,謂之長命縷。
△
《裹角黍》
题:以菰葉裹粘米為角黍取陰陽包裹之義,以贊時也。
△
《观竞渡》
题:觀競渡,聚眾臨流稱為龍舟勝會。
对我校用户而言,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虽然是一个试用数据库,但在试用期里我们是可以免费使用的。别小瞧了这些试用数据库,里面的宝藏可不少,并且有些数据库在经过试用后也正式成为了我们的购置数据库!如果你对试用的数据库有良好的使用体验,也可以致电0571-88320576或者发送电子邮件至info@zjut.edu.cn,留言采购建议。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番外篇 中国传统节日
馆藏代码
K209 ZC1.2
馆藏地
屏峰书库三层
朝晖书库二层
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来历的书,不如说是一部中国人的生活简史。
节日是最显性的文化传统,这些节日来历的背后,是各种中国古代知识:历史、天文、地理、气候、历法等:这本书讲春节的时候,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法的逻辑,帮助读者理解什么是阴历、什么是农历;讲中秋的时候,介绍了月亮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又对地球有什么影响;以及屈原自己其实都过端午节、元宵节在古代其实是情人节、牛郎和织女其实没啥关系、古人过清明其实相当欢乐等等令人诧异的知识……它让你在了解节日来历的同时,通晓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祖先们的古老智慧;也借助每个节日的习俗和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中国人源远流长的生活、信仰和观念。
半小时漫画系列的书,上周推荐过《半小时漫画宋词》。这次再介绍《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番外篇》不仅因为喜欢这类手绘漫画加段子的特色、严谨加搞笑的风格,更因为这与手机阅读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
喜欢半小时漫画系列的读者一般都知道,该系列还有多个混知类公众号,《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番外篇 》的内容在这些公众号里也有发布,但在公众号里看到的这些文章不仅不全,而且散落在不同年份,有些时间间隔还特别长,想整体地了解各个节日,还是直接看这本书比较痛快:
《旅食集》
馆藏代码
I267 ZW212.5
馆藏地
屏峰书库二层
朝晖书库二层
书如其名,所收文章以广义的游记为主;还有十来篇,事关吃食:鳜鱼、菌类、臭豆腐、高邮咸鸭蛋……汪老的文字看似平平无奇,其实淡中有味,把吃这件最通俗的事写成了一种高尚的文化,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汪老爱吃,会吃,并且“见多吃广”,他褪去身上大作家的光环,犹如邻家亲切的老人,带你在文字里走南闯北,各处尝一尝,嗅一嗅,感受吃的乐趣。正如他在一篇题记里所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啊!
片段赏析
《旅食集》:端午的鸭蛋
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感悟故乡之味
我们的舌头,也是怀旧的器官,不管隔着千山万水,还是过了多少年,只要想起或尝到什么味道,便能牵扯起那个我们最不能忘怀的地方。远离故乡的岁月里,时常会记起这样一首诗来:
故乡的味道
是背起的行囊中一瓶陈醋的味道
是家人围坐一起,炉子里微红的炭火的味道
是小院人家低矮的屋檐、
灰色瓦楞间炊烟弥散的味道
是灯下做活的母亲散开的秀发的味道
是高原风吹来汾河两岸草木泥土的味道
是行走远方化也化不开,忘也忘不了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里
溶入了多少童年的欢笑和青春苦涩
离家的脚步越远越深,它便越粘稠
当异乡城市的繁华在夜色中悄然褪去
游子心中便会升起一份隐约的牵绊和奢望
一次与故乡短暂而喜悦的相逢,之后
思乡的情愫就像门前老槐树开出的五月花
密密实实,一串串缀在心头
风雨路途中,母亲那句带着乡音的叮咛
常在时光的氤氲中悄然打开。
那一刻身体里会有
一种无法言说的味道,潮水般向我涌来
在这个端午,你的味觉记忆里都有故乡的哪些影子呢?
参考文献
[1] 搜索引擎_百度百科[EB/OL].[2020-06-10].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0%9C%E7%B4%A2%E5%BC%95%E6%93%8E
[2] 宋.戴复古《扬州端午呈赵师》[EB/OL].2017-05-30[2020-06-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9e4330102ww48.html
[3] 陈磊等著.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番外篇 中国传统节日[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9.
[4] 汪曾祺著.旅食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