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崩塌” 李世民

浏览次数:947


李世民,一个领跑封建王朝明君榜的人:他英文神武、从谏如流且有雄才大略;作为斜杠君王,身兼数职,既是政治家、战略家、 家,还是诗人、书法家……
为了成就自己的帝王霸业,他常以异于常人的能力和毅力杀伐决断;上了战场爱单兵作战,不仅亲自做起侦察兵和特种兵的工作,还经常与敌军短兵相接,而且总在关键时刻放大招:例如一边骑马一遍射杀敌人、或者用矛直接把敌人刺穿等,其形象不可谓不生猛!就是这么一位板上钉钉的硬汉铁汉,竟然还会人设崩塌?

 

今 / 日 / 故 / 事

“人设崩塌”李世民



丑话说在前头!


01
双标BOY

(马)周每行郡县,食必进鸡,小吏讼之。帝曰:“我禁御史食肉,恐州县广费,食鸡尚何与?”榜吏斥之。
——《新唐书·马周传》
李世民曾定过“禁御史食肉”的条例,规定官员在出差的时候不准吃肉,一是怕铺张浪费,二是怕别人趁机巴结官员。马周是唐朝的宰相,深得李世民爱重,但每次出差必吃鸡肉。有人因此向李世民告状去了。结果护犊子的李世民立马耍起了双标:“吃鸡也能算吃肉吗??!”一本正经地睁着眼说瞎话!




02
毒舌BOY

薛万彻尚丹阳公主,太宗尝谓人曰:"薛驸马村气。"主羞之,不与同席数月。帝闻而大笑,置酒召对,握槊,赌所佩刀子,佯为不胜,解刀以佩之。罢酒,主悦甚,薛未及就马,遽召同载而还,重之逾于旧。
——《隋唐嘉话》
李世民毒舌起来,连自己的妹妹都不放过。丹阳公主的丈夫是将军薛万彻。李世民背着夫妇俩,和别人吐槽说:“我这个妹夫薛驸马村里村气的,实在太土了!”这是什么事儿啊!话传到了妹妹妹夫耳朵里,夫妇俩立马闹翻了。一想到自己的老公这么土,丹阳公主就羞愤难当,夫妻关系于是降到了冰点。自己的锅自己背罢!李世民于是大摆筵席请来了妹夫,又是假装服输,又是乘机送礼,还和妹夫亲亲热热挤在一个马车里,给足了面子……一番卖力的表演之后,才使妹妹妹夫重修旧好。


03
情话BOY


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於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新唐书·长孙无忌传》

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
——《新唐书·魏征传》



对于自己喜欢的大臣,李世民真是什么甜言蜜语都说得出口:说褚遂良对他,就像小鸟依人一样,让他不由得心生怜爱;还有别人说魏征为人清高狂傲,可在他看来,魏征那可是又萌又可爱!好好一个皇帝,你给自己组什么CP呢!



04
贪玩BOY


帝逐兔苑中,思力谏曰:“陛下为四海父母,乃自轻,臣窃殆之。”帝异其言。后复逐鹿,思力脱巾带固谏,帝为止。
——《新唐书》


遇上不开心的事怎么办?对于李世民来说,答案就是——那就来一次打猎!李世民对打猎是真爱,一言不合就开启猎豹模式。但是大臣们把这一嗜好上升到了玩物丧志的高度,经常对他进行劝谏。实在没法打猎的李世民只好在皇宫里追起了兔子,就这样还被左领军将军执失思力发现并制止了:一个皇帝在苑里追兔子,成何体统?!好吧,追兔子有些掉价,那鹿总可以追吧?见李世民不听劝,执失思力立马把自己的头巾和腰带给解开了。实在不行,把这个贪玩的皇帝给捆了吧!你能想象两个彪形大汉相互追逐的样子吗?这画面想想都有点美……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资治通鉴》


不死心的李世民准备养个鸟玩玩!谁知刚得了一只不错的鸟,又萌又可爱还爱扣帽子的魏征就来了。为了不让魏征给自己扣上“玩物丧志”的帽子,李世民把鸟塞进了胸口。这些小动作哪里逃得过魏征的眼睛呢?魏征假装什么也不知道,但故意一拖再拖,拉着李世民说了半天的话。可怜的小鸟就这样被闷死了!

05
宠娃狂魔

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李世民算得上是个宠娃狂魔。
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女皆为长孙皇后所出或收养。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像一个单亲爸爸那样亲自抚养起了嫡出的小儿子李治和女儿晋阳公主,还给他们起了昵称:雉奴(小野鸡)、阿兕子(小犀牛)。你能想象一个皇帝天天抱娃加班批奏折的样子吗?这直接导致李治才一岁出头,就依样画葫芦学会了批奏折的“敕”字。可以说,这样的超级奶爸皇帝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李世民征高句丽时,还给小儿子李治写了一封极其“肉麻”的私信,名字叫《两度帖》。


《两度帖》原文及译文


两度帖


两度得大内书,
不见奴表,
耶耶忌欲恒死,
少时间
忽得奴手书,
报娘子患,
忧惶一时顿解,
欲似死而更生,
今日已后,
但头风发,
信便即报。
耶耶若少有疾患,
即一一具报。
今得辽东消息,
录状送,
忆奴欲死,
不知何计使还,
具。
耶耶,敕。
两次收到大内送的文书,
却还不见稚奴你的书信。
爸爸我担心的要死。
刚才
忽然得到稚奴的亲笔书,
说娘子生病了,
我的害怕顿时消失了,
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
从今以后,
如果你的头风病发作,
就立刻写信告诉我。
爸爸我如果生病,
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
今天得到辽东消息,
抄录一份给你。
想你想得要死,
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要说的就这些。
爸爸,敕。

 

 

李世民的正确打开方式!


调侃归调侃,不得不说,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确实相当完美。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表扬他:“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踏平亚洲横扫欧洲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对李世民的评价也颇高:“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这样讲:“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毛泽东则认为放眼中国古代史,李世民的 才能堪称天下第一:“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看了他的人生履历,我们才明白什么叫做“牛人”!



01
少年豪杰

公元615年,17岁的李世民参加云定兴的 ,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公元616年,18岁的李世民随父多次出征,平定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公元617年,19岁的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于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公元618年,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20岁的李世民被封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公元621年,23岁的李世民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


02
武功盖世

唐朝初建国时期,根基不稳,四面受敌,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自公元618年起,李世民就经常出征,并通过四场大战役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奠定唐朝根基。
浅水原之战:公元618年,20岁的李世民平定陇西薛仁杲,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
柏壁之战:公元619年,21岁的李世民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虎牢之战:公元620年,22岁的李世民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第四战:622年,24岁的李世民分别于河北、山东两地,将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一网打尽。


03
文治卓绝

贞观之治名垂千古,以门下省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基本也算是封建时期少有的限制皇权的政治模式。此外,贞观时期,唐朝彻底完成了三省六部制,继续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死刑复奏制度,五花判事等。
此外,李世民还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士大修诸经正义和史籍:二十四史中八部主体是在李世民的贞观时期修的,其中六部在贞观时期全部修编完成;李世民还命孔颖达等人修定《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又置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朝国史,开官修历史的风气,为统一儒家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04
博物君子

在书法造诣方面,李世民师从虞世南,虞世南是智永的外甥,而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因此李世民是王羲之笔意传承的嫡派传人之一。作为唐初书法家和帝王书法家,李世民不仅留下了传世墨宝,如《温泉铭》和《晋祠铭》;更在网罗书法名家、推广书法教育上、发展书法理论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将书法列为科举考试录取人才的重要一科,明订“楷法遒美”为科举选士标准之一。
在诗文造诣方面,李世民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现存88首,如《赐房玄龄》、《饮马长城窟行》、《帝京篇十首》、《正日临朝》、《幸武功庆善宫》等都是其代表作品。李世民主张将诗文从晋开始空虚无物的宫体诗解放出来,《全唐诗》称其开启唐诗风气,并将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其一)作为开卷之诗。
在史学造诣方面,李世民亲自修史,勤奋执笔。《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唐太宗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四十卷,《全唐文》录其文七卷,其中赋五篇。此外,二十四史中八部主体是在贞观时期修的,其中六部是在贞观时期修编完成。


今 / 日 / 荐 / 书

《李世民:从玄武门到天下长安》


玄武门之变,扑朔迷离、疑点重重。
根基牢固的太子为何设宴毒杀自己的亲弟弟?
弑兄囚父的“逆子”如何又成了流芳千古的明君?
翻开这本书,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
一起走进疑点重重的玄武门,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馆藏代码
I247.53 ZD25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朝晖中文书库 (朝晖主书库一、二、三层)


原文赏析

唐代初年的玄武门之变一直是小说和影视作品的演绎对象,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一段始终笼罩在迷雾中的历史。目前可查的有关记载主要来自于《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然而这三部书对于这一事件的描写均太过简略,因此而产生的诸多政治悬疑就给玄武门之变涂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按照惯例,历代皇帝不能调阅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而唐太宗却偏偏打破了这个惯例,做为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帝王,他这一行为本身符合其性格特征,然而却不可避免地给后世的史学研究带来了极大难题。至少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就很清楚他所依据的《太宗文皇帝实录》当中关于玄武门之变的部分并不全部可信,然而李世民毕竟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也是历代王朝和帝王所讴歌效仿的对象。因此经过一干四百年时光的冲刷洗涤之后,武德九年六月长安所发生的这场流血政变的真相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仔细推敲的话,史书上所描写的此次事变过程当中存在许多疑点。所谓疑点,就是指一般被认为史书描述中不尽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按照史书描写,李世民直至最后一刻才在下属的劝说甚至胁迫下下定决心拼死一搏,然而其进入宫城伏兵临湖殿直至击杀建成和元吉的行动都顺利之极,中间似乎没有遇到任何困难。根据《常何碑》的记载,李世民推荐常何岀任禁军统领驻守玄武门是在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前后,或许当时李世民还并没有决定以政变模式登上皇位,但是很难想象他的这一举动是无意为之。另外,在政变发生当天,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个儿子全部被杀死,一个都没有逃脱,这一点是相当令人震惊的,因为根据记载,当时李世民手中兵力远少于宫府军,在没有事先周密部署的情况下,有那么一两个漏网之鱼是相当正常的。十个皇孙之中只要逃出那么一两个去,就会给李世民的善后造成极大麻烦,然而事实是,在政变发生当天,长安城里乱作一团,这十个皇孙却一个也没有逃走,乖乖留在城中被李世民的部下砍了脑袋。这个疑点太过明显,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史书所描写的情景背后,实际上是一个策划完美部署周密执行彻底的政变方略,正是在这个方略的指导下,秦王和他的追随者们才最终击败了宫府联盟夺取了政权。

还有两个小疑点,一个是东宫鸩酒案,另外一个就是政变发生时李渊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我确实很难想明白,李建成既然要对李世民用毒,为什么竟然没有毒死反而吐了几开血就没事了,转过天来这位食物中毒患者就在临湖殿生龙活虎地用一支箭结果了投毒者的性命。有一个很愚蠢的想法,即假如我是李建成,我起码能找到十种以上能令李世民当即毒发身亡的毒药;还有一个更加愚蠢的想法,假若我是李建成,做为名正言顺的太子,我根本没有必要去毒杀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劣势竞争对手,从而为自己引来一大堆不必要的麻烦,在这个故事里的李建成似乎显得略有些弱智,而在他身边辅佐他的人也似乎同时感染上了这种弱智症。

根据史书记载,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当李世民在临湖殿诛杀自己的亲兄弟的时候,做为皇帝并且兼任父亲的李渊正在湖上泛舟。我怎么也想象不出,究竟是什么样的闲情逸致让这位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在一大早就跑到皇宫的湖面上去划船,而这天早上他本来是安排了对建成元吉在昆明湖伏兵刺杀世民的重大刑事案件进行调查的。亲生儿子之间拿出这样的事情,他居然还有心情去划船,而且是在早上六七点钟的时候,这一点实在令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描述中的李渊不太像一个领导一方势力平定了天下的政治家,反倒像一个反应迟钝没心没肺的傻老头儿,就是这样一个傻老头推翻了隋朝并且兼并了各方诸侯开创了一个二百四十年的强盛王朝吗?面对这样的一个李渊,我开始产生了某种怀疑。

这本不到三十万字的书就是建立在以上诸多疑点的基础之上的。我毕竟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考古学家,我所能够做的仅仅是依据现有的资料和一般道理进行猜测,当然,这种猜测并不要求准确,它所要求的仅仅是“合理”两个字而已。玄武门政变的结果是有明确记载的,而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进行简单的研究,研究一下用怎样的方案才能够实现这个近乎于完美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李世民 [EB/OL]. (2006-04-20) [2020-07-06].https://baike.baidu.com/item/%E6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