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电台

漫读电台

小学毕业的大学教授

浏览次数:103

今日人物


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男,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


20世纪三十年代后,金克木到北京求学,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同时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世界语等多种语言。1941年金克木经缅甸到印度,任一家中文报纸编辑,同时学习印地语和梵语,后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同时跟随印度著名学者学习梵文和巴利文,走上梵学研究之路。1946年金克木回国,应聘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后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他曾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中国世界语之友会会员,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五届至七届常委,宣传部部长。2000年8月5日,金克木因病在北京逝世,临终遗言:“我是哭着来,笑着走。”


语言成就

金克木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他曾仅靠一部词典,一本凯撒的《高卢战纪》,就学会了非常复杂的拉丁文。他除了在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学、美学、比较文学、翻译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为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梵学研究

金克木在印度文化各个领域的研究中纵横驰骋,称得上是真正懂得印度文化的为数极少的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和季羡林一道,培养出新中国第一批梵、巴语学者,中国年轻一代的梵语学者们,都曾受惠于金克木。金克木写作的专著《梵语文学史》是学习印度文学的必读课本,他不仅研究印度文化最古老的经典,对印度古代文化有深厚的功底,而且对于印度近现代的论述也不落俗套,独具慧眼。


文学成就

金克木有《旧巢痕》《难忘的影子》等文学作品著世,金克木也是文理兼通。他还曾就具体的数学问题请教过丁石孙,并能从丁石孙的解释中判断出他所擅长的数学研究领域。

他对儒家、佛家、道家均有长期的研究,精通梵学,对西方学问也如数家珍,对伦理学、心理学、逻辑学乃至数学、物理、人类学等等都有独到的见解;更神的是,金克木最擅长将各种学问融通在一起,汪洋恣肆,蔚为大观。



今日故事

 


1939年,湖南大学文学院急需法文教师,到处寻找,没有找到通晓法文的教师。院领导正在着急的时候,英文老师陈世骧推荐:“我有个朋友,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法文水平很高,可以当法文老师。”陈世骧推荐的是金克木。论学历,金克木只是个小学毕业生,但陈世骧说金克木中学里教过英文,从初一到高一四个班的课都由他教,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不仅英文好,而且法文水平也好,足以胜任大学教师。

吴宓担任武汉大学外语系教授兼系主任时,又是校务委员会委员,他举荐金克木到武汉大学任教。但吴宓没想到,他推荐金克木到外文系教梵文,而文学院长刘永济却把金克木安排在哲学系教印度哲学。因当时武汉大学找不到教印度哲学的合适人选,而这门课程又是必修课,金克木正好填补这一空缺。


今日荐书


馆藏代码
I267 ZJ40.1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馆藏代码
I267 ZJ40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片段欣赏

 

 

短语寄长思

听说从前有位学者兼文人在过新年时寄张旧照片给他的朋友,附上两句英文,诗不像诗,信不像信。友人收到后莫名其妙,回信去问。得到答复说,那是两句中国话的友谊逐字直译:

“新年传旧形,短语寄长思。”

英文不必抄。想一想,假如每个字都照字面查字典翻译,会是什么样子?

旧影未必不新,长思可人短语。要新,要短,很不容易。摘抄大堆的书,编选别人的文,洋洋多少万言,确实很难,很见工夫。可是,若只许讲自己的话,不许抄别人,那恐怕更伤脑筋。一本大书也许剩不下多少句。我这小文也抄了两句别人的。

天下哪里来那么多的格言、警句?


过时的寓言

法国拉封丹青有一首寓言诗流传很广。说的是一只狐狸看见一只乌鸦嘴里衔着一块干酪停在树上。狐狸在树下对乌鸦发出一片颂歌,称乌鸦长得多么漂亮、威严,真正配做鸟中之王。只可惜不知声音怎样,假如再有一副美妙的歌喉,那就简直可以当森林之王统御鸟兽了。狐狸表示自己一定竭诚拥护、去奔走号召。乌鸦听得高兴,不免放声歌唱。一张嘴,干酪掉下来了。狐狸连忙咬起就跑,连句谢谢也不说。它也不能张嘴了。

这毕竟是古老的寓言了。到二十世纪,动物也都进化了。狐狸再会说话,乌鸦也不会张嘴了。它变聪明了。也许是它听说过这寓言吧?

如今的世道已不比以前,漂亮话哪比得了肉在嘴边?


“问牛”的奥秘

汉朝丙吉当宰相,在街上看见有人打架,打死打伤他不问。后来又看见牛喘气,他注意了,问是什么缘故。据他自己解释,打架有地方官管,不是宰相管的事。天气不到热时而牛喘气是阴阳失调,这才是大臣应管的事。

丙吉的学生陈平。汉文帝问陈平财政等,他都不知道,说是自有主管人。皇帝问他主管什么,他回答一篇宰相职责的大道理,全是空话。

不说陈平,单讲丙吉。历史上都称他识大体。到了明末冯梦龙才骂他“迁腐”,不管人死伤反去问牛喘气,说什么阴阳大道理。

我看陈平固然机警,丙吉也不糊涂。有两帮人敢在“首都”街上打架,必有背景后台。宰相也无法管。只有地方官了解内情才能办理,不致出乱子。问牛喘是装傻,博取好名声,这样宰相才能做得稳。贾谊上《治安策》是“书呆子”,所以汉文帝不用他。丙古未必“迁腐”,冯梦龙只会作“三言”小说,倒有点“迁腐”。

看来古时做大官有大官之道。陈平、丙吉能当宰相,冯梦龙只能当任小县官。


馆员感悟

 

 

金先生的文章很有韵味,可以说是作者长时间沉淀而来的睿智。金先生的好学博学让人深有感慨,佩服那个年代人们的求学精神——只要有机会时时刻刻都在学习,没有条件就自己去寻找。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金先生学英语的经历。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学习资料轻而易得的时代,我们更应激励自我、奋发学习。

人苦不自知,在大学美好的学习环境中,我们要认清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要多珍惜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