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电台

漫读电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浏览次数:130

也许你不知道弘一法师,没有听过李叔同,但你一定会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么多年来,人们一直想知道,这个旷世大才子、翩翩佳公子,为何在39岁盛年之时选择了出家。


今日人物


李叔同
(1880-1942)


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夏丏尊对李叔同的评价:做一样,像一样。
丰子恺对其解释到: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名家点评

鲁迅: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
周恩来对曹禺说:你们将来如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
赵朴初: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今日故事


三层人生

文艺大师丰子恺说,自己的老师李叔同出家是必然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亲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做人好比喝酒:酒量小的,喝一杯花雕已经醉了,酒量大的,喝花雕嫌淡,必须喝高粱酒才能过瘾。文艺好比花雕,宗教好比是高粱。弘一法师酒量大,喝花雕不能过瘾,必须喝高粱。我酒量很小,只能喝花雕,难得喝一口高粱而已。但喝花雕的人,颇能理解喝高粱者的心。故我对于弘一法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二层楼的扶梯的最后顶点就是三层楼,所以弘一法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是必然的事。”

 

 


片段欣赏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方法的,谓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个时候,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

至于断食的地点呢?总须先想一想,及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当时我就和西泠印社的叶品三君来商量,结果他说在西湖附近的地方,有一所虎跑寺,可作为断食的地点。

那么我就问他:“既要到虎跑寺去,总要有人来介绍才对,究竟要请谁呢?”他说:“有一位丁辅之,是虎跑的大护法,可以请他去说一说。”于是他便写信请丁辅之代为介绍了。

因为从前那个时候的虎跑,不是像现在这样热闹的;而是游客很少,且十分冷静的地方啊!若用来作为我断食的地点,可以说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的时候,我还不曾亲自到过,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边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间房里住好。回来后,他说在方丈楼下的地方,倒很幽静的;因为那边的房子很多,且平常的时候都是关起来,客人是不能走进去的,而在方丈楼上则只有一位出家人住着而已,此外并没有什么人居住。

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了。我住进去以后,常常看到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是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地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来谈话,同时他也拿佛经来给我看。

我以前虽然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而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这回到虎跑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欢喜而且羡慕起来了!


我虽然在那边只住了半个多月,但心里头却十分地愉快,而且对于他们所吃的菜蔬,更是欢喜吃,及回到了学校,以后我就请佣人依照他们那种样的菜煮来吃。

这一次,我到虎跑寺去断食,可以说是我出家的近因了。


 

 

今日荐书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馆藏代码
B949.92 ZL6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朝晖中文书库


感 悟

 

 

我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很好奇为什么李叔同这样的“翩翩浊世佳公子”会在三十九岁遁入空门。丰子恺说李叔同的“人生欲”非常强,所以才出家。可看完了李叔同写的《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我感受到的只是他的随心随性,仿佛出家这条路,并不是思考了很久的选择。只是今日天气正好,心情也刚好,那就出家吧。

文章里与出家人相关的文字描述,都很平常。“我常住在寺庙旁边,看出家人的生活,觉得很有意思呢!”“我常看到一位出家人,看到他十分欢喜呢!”“出家人吃的蔬菜,我很喜欢,他们的生活,我很羡慕。”就这样,觉得喜欢、有意思,他便选择了出家。从此世间再无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师。

也许他有自己出家的理由,但是他选择了隐瞒。又也许,他就是个随心随性的人,但是又是个对待每件事都极其认真的人。弥留之际,弘一法师留下绝笔“悲欣交集”。


参考文献

[1]李叔同著.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馆员碎碎念:2020年,我们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为大家推荐相关书籍。如果大家有更好的书籍推荐,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您的意见将会成为其他读者的阅读指引,也将被纳入图书馆采购参考。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