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浏览次数:427


今日人物丨苏轼

(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生于公元1037年,21岁开始进入仕途,曾两次进京任龙图阁学士、中书舍人、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官职,但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一生屡遭贬谪,大部分时间做地方官,1101年8月24日(农历七月二十八日)逝世,终年64岁[1]。


苏轼的多面


    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后人称为文学上的“唐宋八大家”。流传后世的苏轼的诗歌有2800多首,存世书迹有《赤壁赋》等,画迹有《竹石图》等。

    苏东坡不仅是一位落笔生花的文学家,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而且大量史实证明,他在自然科学方面也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在医学方面,他与北宋沈括合著的《苏沈良方》,是一部闻名中外的医书,是我国医学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此书共18卷,总计处方170多剂,论述60条,先后曾有数十种版本流传,这部书至今在日本流传甚广。

在养生方面,他著有《问养生》、《论养生寄子由》、《养生说》等20多篇文章。他的养生学重要论点是“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药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养生”。他还提倡练气功,强调饮食要有节制,多食蔬菜,要豁达乐观,心胸开阔,这些论点至今仍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在科学普及方面,他曾推广过湖北农民插秧用的秧马,四川制盐的“筒井用水鞲法”,四川的“布头笺”纸。在《牡丹记序》中记录了他所研究过的生物变异性。在《酒经》中,他详细介绍了制曲和酿酒技术。在《苏轼杂琴事》中剖析过古代名琴“雷琴”。他还研究过数十种物质的化学变化及性质,在《格物粗谈》和《物类相感志》两本著作中,记载了广泛的科学知识,共计1200多条,至今还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1]。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2]。

 

今日故事丨苏轼的文化精神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地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

    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 ◆ ◆ ◆


今日荐书丨《苏轼诗词文选评》


馆藏代码

I207.227.441 ZW2.1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主书库二、三层)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西夏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片段赏析

1.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这首词,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因梦见早逝的爱妻,而写下的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

    苏东坡和妻子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妻子27岁去世,这对他是个非常大的打击,虽然已经过去10年了,但心中的沉痛依然沉重。

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译文: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苏轼官场失意,将人生比喻成旅行一样,把自己比作行人,显示出苏东波的豁达!

3.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译文: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出了作者为思乡之苦,只好通过煮茶来自我调解思念之情,“诗酒趁年华”的意思是要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同时表达了作者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

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作者要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同时凝聚了苏东坡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稼说送张琥》

译文: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

    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道理,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慎重地获取精华,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6.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译文: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作者用景说理,我们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被局限。游山是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7.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苏轼《琴诗》

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苏东坡以琴声为例,说明了世间一切都是因为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

8.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译文: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

    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9.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苏东坡与友人久别重逢,既开心又有一丝感叹,时光荏苒,一晃就是三年,虽然和友人分别好久,但是感情依然如故!

10.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译文: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今年中秋,苏东坡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但是明年呢?表达了作者相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3]。

 

◆ ◆ ◆ ◆


今日感悟丨平淡是真

    平平淡淡才是真,苏轼的人生如同一本精彩的故事书,情节曲折,波澜壮阔。他的诗词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很有韵味,深刻理解之后对我们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苏轼是一位积极乐观的人,用他的豪情万丈,用他的坚韧不拔,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用他的爱民情怀来为百姓谋利益。苏轼是经历了生死的人,只有经历过大苦难的人才能够对人生看得更加真切。

    苏轼具有才华,但是却受到打压,才华无处施展。苏轼对弟弟苏辙有很深厚的感情,他希望能够与弟弟多在一起。但是他们兄弟二人能够见面的时光太短暂了。苏轼是一位有感情的人,但是却让他经历了丧妻之痛,妻子王弗与他格外恩爱,但是只读过了十年的幸福时光二个人就阴阳两隔了,苏轼对妻子王弗的感情很深。为了纪念妻子,他还写下了著名的一首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来怀念妻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曾经当过朝廷的高官,甚至都当到了礼部尚书、大学士这样的位置,距离宰相的位置仅仅一步之遥。但是苏轼并不看重名利,他需要的是施展才华为百姓做好事的平台。苏轼从很高的位置遭到贬谪,成为被人看管的罪犯,这种落差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但是苏轼都坦然地接受了,都挺过来了。只有经历过热闹的人归于平淡之后,才能够体会到平淡的意义。

    多年的宦海沉浮,多年的东奔西走,多年的亲人分离,让苏轼很向往平淡的生活,但是这一切都不可得。苏轼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为了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他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千古名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是一位有太多人生经历的人,他总结出来的“平淡乃绚烂至极”很有意义,因为我们知道了苏轼的人生故事之后就能够充分理解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要珍惜美好的生活,多做一些积极的事情,珍惜时光,珍惜平淡,不辜负生活,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快乐[4]。

[1] 北宋文学家苏轼逝世[EB/OL].[2020-06-30].
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08/292444.html.

[2] 苏轼[EB/OL].[2020-06-30].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8%BD%BC/53906?fr=aladdin


[3] 苏轼最美的10句诗词,句句经典,感悟人生,美得让人心醉![EB/OL]. [2020-06-3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2033520512795365&wfr=spider&for=pc

[4] 苏轼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什么感悟[EB/OL][2020-06-3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8958609448119923&wfr=spider&for=pc.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