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物 齐白石
(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在北京医院逝世。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01
人物生平
1864年1月1日(癸亥年一八六三年冬月二十二日)
齐白石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名纯芝,字渭清,又字兰亭。27岁改名璜,字频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
1870年
从外祖父周雨若读书,常用习字本、账薄纸作画。
1878年
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木工。做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为师,习花鸟、人物画。
1888年
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
1889年
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得胡沁园帮助,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
1894年
与王仲言等七人结“龙山诗社”,被推选为社长。后与黎松庵等结“罗山诗社”,一起吟诗、作画、摹刻金石。
1899年
拜湘潭名士王闿运为师学习诗文。同年刊第一套印谱《寄园印存》,印学丁敬、黄易,规矩精密,可以乱真。
1900年
居住于莲花峰下梅公祠,自称“百梅书屋”,并在院内盖一小屋,名“借山吟馆”。致力于绘画、作诗。
1904年
随王闿运赴江西,游庐山、南昌等地,刊印《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王闿运为其作序。
1906年
春节后,过梧州经广州到钦州,郭葆生留其教画。饱览郭所藏徐渭、八大、金农诸名家真迹。用功作画,其间常为郭代笔。秋,回湘潭,以教画薪金购置旧屋并数十亩水田。
1909年
在广州过春节,后去钦州。初夏赴上海,以卖画为生。夏秋之间,游苏州。往南京拜访李梅庵,为其治印三方。10月返回湘潭,至此结束“五出五归”的远游生活。其后在家乡葺“寄萍堂”,开始8年的山居生活,潜心吟诗作画。对八大山人、石涛的花鸟画多所取法,画笔更见简练,但草虫写生,多工致,间或以写意出之。书法学金农,得其神髓。
1923年
陈师曾在南京病逝,数次题诗痛悼好友。
1925年
春,大病,人事不知七昼夜。卧病榻月余,停止作画、刻印。梅兰芳正式拜师学画。
1926年
母亲、父亲相继去世。两度停止作画、刻印。
1940年
农历正月,妻陈君春去世,撰《祭陈夫人》文。为反抗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
1950年
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4月间,曾和毛泽东共进晚餐,朱德作陪。10月,把82岁时所作的《鹰》和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赠送毛泽东。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冬,为《人民日报》画《和平鸽》。
1951年2月
画作10余幅参加沈阳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
1952年
用三天时间,为北京亚太地区和平大会创作丈二巨幅《百花与和平鸽》。同年,多次创作题为《和平胜利》《和平万岁》的作品。
1953年1月7日
北京文化艺术界200余人参加“齐白石90岁生日庆祝会”,文化部授予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周恩来出席了晚间的庆祝宴会。担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10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
1954年4月28日
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齐白石绘画展览会”。
1955年6月
与陈半丁、何香凝等14位画家为世界和平大会合作巨幅《和平颂》。
1957年5月15日
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5--6月间,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
02
齐白石绘画风格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齐白石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齐白石作品
03
特 点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齐白石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齐白石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
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齐白石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齐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04
画 虾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取舍: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今日故事
画不卖与官家
抗日战争时期,定居北平的齐白石已经成了名扬海内外的国画大师。为得到他的作品,日伪汉奸时常上门骚扰。于是,他在自家门上贴出一张“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示:“中外官长,要买白石老人之画,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以告知,恕不接见。”但这并不奏效,仍有不少鹰犬上门纠缠。齐白石再次贴出告示:“停止见客。”谁知还是无济于事。无奈,他干脆写了“白石已死”四字贴出去。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1946年恰逢蒋介石六十寿辰,时任国民党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的张道藩卖力张罗庆祝事宜。一切就绪后,他还想为老蒋画一幅大寿桃中堂作为贺寿之礼。这种画,只有用传统中国画的大写意画来才最为雅致。可他本人是学西画的,如果用油画画一幅寿桃去给蒋介石祝寿,那就有些不伦不类了。于是,张道藩想让齐白石来画这幅中堂。可齐白石是名声赫赫的大师,难道会轻易受他的摆布?再说白石老人“画不卖与官家”的规矩,他也早有耳闻。怎么办?
为讨蒋介石欢心,张道藩真是煞费苦心。苦思良久,他决定屈尊去拜齐白石为师。他想:学生向老师求一幅画,当不会是什么难事吧。
冬日的一天,张道藩摆了一桌拜师酒。酒席间,他一边殷勤劝酒,一边恭恭敬敬地询问齐老喜欢哪些菜肴。齐白石回答:“半空好(半空是一种带甜味的花生米),下酒最妙,吃一天也不会饱,也不会醉。”老人兴致颇高,说得笑声满座。
席散以后,张道藩扶着齐白石到了休息间。按照张的精心安排,桌上已铺陈了大幅宣纸和笔墨颜料。兴致勃勃的齐白石径直走到桌前,准备挥毫作画。张道藩眼见自己的计谋就要成功,不由心中窃喜,赶紧趋步上前,低声说:“请齐老赐寿桃一幅。”齐白石轻轻“哦”了一声,转眼看看张道藩。张道藩婉言相告:“学生想用您的大作去敬贺蒋委员长的六十大寿。”齐白石听了蹙眉不语,凝视着洁白的宣纸。
张道藩自以为齐白石是在构思作品。就在他得意之时,老先生却将毛笔一丢,转过身来说:“白石一介山野村夫,只会画些花鸟鱼虫,登不得大雅之堂,画不了中堂寿桃。”张道藩好生没趣,好生尴尬。
也许在张道藩讲明画的用场时,齐白石想到了他“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示。在当时,中国还有谁比蒋介石的官大?
再说,齐白石哪里是不会画桃子?全国解放后,他画过一幅鲜熟的桃子,看得人都口中生津。
今日荐书
《齐白石 禽鸟》
J222.7 ZQ13
《齐白石 花卉》
J222.7 ZQ13.1
《齐白石 游鱼》
J222.7 ZQ13.2
《齐白石 蔬果》
J222.7 ZQ13.3
《齐白石 草虫》
J222.7 ZQ13.4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综阅室
《齐白石自述》
K825.72=71 ZQ1.2
屏峰中文书库
屏峰综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