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电台

漫读电台

祖国的庆典 人民的节日

浏览次数:405

欢度国庆


今天是国庆节,共和国迎来了第71个生日。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纪念的日子,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自此,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庆节的来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如今,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最早提出“国庆日”的,是时任政协委员、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先生。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当天会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开国大典现场


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01.  场地为何选定天安门?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 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最终形成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阅兵地点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 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远不像后来那样阔气,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1949年3月25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自1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为什么最终会选择天安门作为庆典场地呢?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


 02.  国旗是怎么选择的?

五星红旗被选为国旗过程中,有段有趣的小插曲。当时,中央面向全国征集设计,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反响热烈,收到方案成千上万,然后交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在众多的设计中,国家领导人和评审小组专家及其代表大部分人倾向于“星河旗”图案。


星河旗


大家为什么喜欢星河旗,因为它寓言简明而深刻:五角星带表着党的领导,黄色的线条代表着黄河,华夏文明的起源。本来已经定了下来,可有人提出反对意见。1949年9月23日,“和平将军”张治中说,国家还没有全部解放,国民党居于南方,而黄杠把国旗一分为二,这就显得比较敏感了。他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代表的认可,星河国旗方案就被否定了,此时离开国大典仅剩7天了。于是周恩来总理选了第2个备用设计,这就是“红地五星旗”图案。


红地五星旗


它的设计者是当时年仅32岁的曾联松。不过,他的设计与现在的五星红旗略有不同,大星里面有一个“镰刀斧头”标志。细心的周总理看了不太满意,因为它和苏联的国旗太像了。《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提出建议:把“镰刀斧头”去掉。最后,9月27日,政协会议通过了这个方案,并把国旗的名称正式确定为“五星红旗”,此时离开国大典仅剩3天了。


红地五星旗和苏联国旗


03.  开国大典的时间是怎么确定的?

现在的庆典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但开国大典的时间却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选择这样的时间也是迫不得已。为了防止蒋介石空袭开国大典,3点这个特定时间是缜密计算的结果。国民党用于轰炸的飞机是美制B-24轰炸机,起飞地点是浙江舟山群岛。如果是上午举行开国大典,B-24轰炸机可以早上起飞,到接近中午时刻,轰炸正在举行庆典的天安门广场,然后再下午飞回去。如果大典下午3点开始,B-24轰炸机中午起飞,但飞回去则到了晚上,这对于夜航能力相当差的B-24是很危险的。即便如此,10月1日3点举行开国大典的消息仍是绝密消息。直到典礼开始前5小时,才由当时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发出公告。当时我军没有制空权,也只能采取如此下策了。如今,这样的情况再不会发生了,因为我们的 早已屹立起来了!

  04. 飞行员的生死状

在开国大典上,当17架飞机掠过天安门上空的时候,整个广场人都欢呼雷动了,谁也没有想到当时解放军已经有了自己的 。但这背后的故事却有几分心酸。

在参加检阅前,飞行员都要签订这样的一个“生死状”: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原来,我军当时的飞机都是从国民党手里夺来的。飞机的性能本来就已经不太好,再加上缺少零件,飞机的安全是无法百分之百被保证的。同时,因为怕国民党的飞机空袭,我 有四架飞机是带有实弹的,随时准备空中拦截敌机。按照国际惯例,为了确保观众的安全,参加检阅的飞机是绝对不能带有实弹。当时这样做实属无奈,所以,飞行员签下生死状,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确保天安门广场国家领导和群众的安全。当参加开国大典的外国记者异常震惊,在报道中声称:中国“一共有26架飞机参加了编队飞行”,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 ”。其实这17架飞机是我们全部家底,为了让飞机看起来多一点,宁愿冒着危险,让飞行员们飞过去之后绕一圈再飞一次。

 

馆员感悟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一个崭新时代扑面而来,我们抛掉了耻辱的东亚病夫的帽子,伟大的祖国开始实现重整河山的梦想。从那开始,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神州大地不断书写新的美好图景。从百废待兴,一张白纸,到今天工业、农业、商贸、 、科技、外交、文化、教育、体育等各行各业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民族之林,正朝着世界强国迈进,让国人振奋,让世界震惊。

71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看着铁流滚滚、战鹰掠过的盛世大阅兵时,我们可以骄傲地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所愿!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历史,正期待祖国母亲下一个精彩。

 

今日荐书

《历史的轨迹》
索书号:D616 ZC26
馆藏地:屏峰中文书库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