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体育
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演变的。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 等密切相关。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锻炼增强人的体质,通过体育的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在体育运动中不断产生和积淀的规范人类行为和思想的体育文化是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灵魂,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人的道德素质、提高社会文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是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它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公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
奥林匹克旗帜上的五个环象征着五大洲,展示一种世界大团结的精神,奥林匹克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强调拼搏与进取的精神。中国申奥标志中的太极拳形象,展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融,中国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是在改革开放中富强起来的中国面向世界的宣言,每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多少中国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这些,就是体育精神。
从爱因斯坦坚持体育锻炼、邓亚萍连连获得世界冠军和雷·尤瑞命运改变的故事中,都能体现出体育精神来。邓亚萍克服自身条件的不足,在赛场上勇敢拼搏的精神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邓亚萍有着很高的赞赏,他曾说过“邓亚萍是我本世纪见过的最好的运动员,她是奥林匹克精神有力的诠释者。马燕红克服伤病困扰,获得奥运会冠军的故事,也很好地体现了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核心精神。牙买加运动员奥蒂被称为“永远的伴娘”,参加过七届奥运会,却从未获得过金牌,但她坚持不懈,50岁仍然奔跑在竞技场上,人们称她为“失利者”而不是失败者,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奥运会提倡的“重在参与、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的精神。
三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永不言败,中国女排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时代的集体记忆,更是激励国人继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尽管成绩有起伏,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自由交流。它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奥运会承载了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等等精神内涵。
奥林匹克是体育精神的代名词,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神圣休战”、以追求和平与友谊为特征的精神,为我们所向往;尊崇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锻炼体能、展示健与美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奇迹。体育精神让人们之间更容易沟通,让合作更广泛,让处处出现新的可能性。
亚洲运动会
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成员国轮流主办,每四年举办一届。
综合赛会的有亚洲夏季运动会(亚运会)、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亚洲青年运动会(亚青会)、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亚残会)、亚洲大学生运动会(亚大会)、亚洲沙滩运动会(亚沙会)、亚洲室内与武道运动会(亚室武会)等种类。
亚洲运动会的前身是远东运动会,1911年由菲律宾体育协会发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中国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举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许多国家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和解放,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随着战争创伤的平复,人民生活日趋安定,体育运动也逐渐活跃起来。
因战争而中断了1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又再次恢复举行,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亚洲体育界人士产生了组建一个统一的亚洲体育领导机构,以推动亚洲体育运动发展的愿望。
1948年伦敦奥夏运举办期间,中国与菲律宾的体育界人士计划恢复远东运动会并与亚洲各国体育界人士商讨。
当时的印度体育界领导人古鲁桑迪认为,远东运动会不足以体现亚洲体育运动的水平和亚洲人民的团结精神,主张创办一个亚洲所有国家参加的亚洲运动会。
他遍访了来伦敦参加本届奥夏运会的亚洲国家体育界代表,并邀请了13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召开了关于成立亚洲体育运动组织的筹备会议。
会议决定起草亚洲运动会的有关文件和章程并确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第一届亚洲运动会,涉及印度国内原因这届运动会延期至1951年举行。
1949年2月亚洲各国体育界代表在新德里召开会议,会上正式成立了“亚洲业余体育联合会”。该联合会后来更名为“亚洲运动会联合会”,1981年更名为“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
1951年3月第1届亚运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当时只有489人参加,到1978年第8届时参加人数已超过了4000人,亚洲运动员已成为世界体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中国更是世界的体育大国和亚洲的体育霸主。
2019年3月5日,亚奥理事会决定正式邀请大洋洲国家参加将于2022年在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参赛项目包括业余拳击、赛艇、棒垒球、赛马、击剑、手球和帆船比赛。
会徽
中心图案
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第一代会徽的中间是1轮放射16道光芒的红日,象征着亚洲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着亚洲运动的蓬勃发展与迅速推广。红日上方是国际奥委会的标志——奥运五环,下面写有“Ever Onward”,底部是“Olympic Council of Asia”的字样。
第二代的会徽设计于2006年12月2日多哈亚运会期间公布,新会徽的中央也是红日,红日上面盘环绕着一条龙,下面环绕着一只鹰,代表亚洲的团结并强调东方巨龙中国以及鹰所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在亚洲体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会徽下方是五环以及“Olympic Council of Asia”的字样,首个使用新会徽的是2007年亚洲室内运动会。
由于亚运会是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办,如历届奥运会会徽必须要有五环图案一样,亚运会的会徽上也必须要融入会徽的中心图案一放射16道光芒的红日。
历届亚洲夏季运动会回顾
2022杭州亚运会
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09月10日至2022年09月25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曾于2010年举办第16届亚运会。
2022年杭州亚运会按照“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定位以及“中国风范、浙江特色、杭州韵味、共建共享”目标,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坚持“以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办赛原则,高质量推进亚运会筹办工作。
会徽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
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绿水青山展示了浙江杭州山水城市的自然特征,江潮奔涌表达了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整个会徽形象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
吉祥物
2020年4月3日,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正式向全球发布,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是一组名为“江南忆”的机器人。三个吉祥物分别取名“琮琮”、“莲莲”、“宸宸”。
“琮琮”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莲莲”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遗产西湖,名字源于西湖中无穷碧色的接天莲叶。“宸宸”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名字源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
主体口号
在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倒计时1000天活动上,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正式出炉,中文为“心心相融,@未来”,英文为“Heart to Heart,@Future”。
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的最大亮点是互联网符号“@”,它既代表了万物互联,也契合了杭州互联网之城的特征。
主题口号意在表达各国人民在亚运会大舞台上用心交融,互相包容,体现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向上、紧密相拥的理想,同时传递自信乐观、不畏挑战、共迎美好的期许,与“永远向前”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契合一致,也寄托着面向未来,共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
今日荐书
亚运城
索书号
TU984.265.1 ZS1.1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
体育文化探究
索书号
G80-054 ZL1
馆藏地
朝晖中文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