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燮元(1566-1638),原名懋赏,字懋和,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 。明朝后期名臣, 家,著有《督蜀疏草》、《朱襄毅疏草》、《朱少师奏疏》等,主要功绩便是指挥平定“奢安之乱”,官至左柱国。
今日人物
今日故事 | 朱燮元平定奢安之乱
背景
元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而设立了土司制,在形式上土司要服从中央管辖并承担义务,在当地则如同“土皇帝”,享有自己的特权。随着明朝中央集权的强化,与拥有高度自治的土司制之间的冲突也愈加激化。万历年间在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叛乱后(播州之役),朝廷将播州土地拆解成遵义府和平越府,划归四川和贵州管辖,“改土归流”成为朝廷不断加强中央统治的重要手段。
奢安之乱
明朝后期不仅面临后金大军压境,频起战事的窘境,而且西南边陲地区的农民起义和土司反叛活动也愈演愈烈。尤其是云贵当地的百姓遭受贪官污吏与当地土司无休止的压榨盘剥,社会矛盾尖锐。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趁机发动反明战争。
天启元年,四川永宁宣抚司奢崇明假意“请调马步兵二万援辽”,实则发动造反,攻破合江,占据遵义,僭设国号为“大梁”。天启二年,安邦彦夺取贵州水西土司职位后响应奢贼反叛,先攻占了毕节、安顺,后包围贵阳,占据了贵州、滇东等地,短短数月内川、黔大部地区陷落。明朝廷调兵赴辽东作战而激起反抗,被波及的川黔云桂四省的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传闻叛乱末期有贵阳城因被围困半年,导致兵民相食,其总兵头还曾公开组织屠戮,真是骇人听闻。
这场叛乱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整整十七余载,其中大规模交战持续九年,政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死伤百余万。史称奢、安二人的叛乱为“奢安之乱”。
平叛主帅——朱燮元
天启元年叛军连破四十一州县,成都被围,朱燮元将入朝觐见,“会永宁奢崇明反,蜀王要燮元治军。”明朝廷闻讯便命其为四川巡抚兼总督主持平定叛乱,朱燮元临危受命。在平定奢安之乱的过程中,朱燮元留下了大量奏疏及其朝廷的批复,这些保存较完整的奏疏在清朝由其曾孙校订成《少师朱襄毅公督黔疏草》与《少师朱襄毅公督蜀疏草》进行刊刻,后人从这些疏草资料中也能一睹朱氏的卓越的 才略。
▲《少师朱襄毅公督蜀疏草》【复印本】
察谙地情,践墨随敌
西南边陲地区地形复杂险峻,朱燮元高度重视当地地理地形、交通要道的考察,注重了解民族情况。比如在对于贵州境内的疏草中朱燮元就有提到:“自入黔境,乃知万山皆苗,独上下六卫一线通道”,分布错杂的苗族情况也被其掌握,为后期的指挥部署做好了充足准备。又如在追剿安贼残部的关键阶段,朱燮元还率兵深入前线考察,对山川险要亲自作了勘查,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运筹。
除探查地情之外,他还对奢、安两贼的性格进行了解。他曾指出奢崇明“性阴惊,佯为恭顺……杀官杀土擅治兵”,也曾根据天气状况而推断出安邦彦的计划——“入秋水涸,酋必四出大犯,此定势也”。正是这种知己知彼,让平定之征胜券在握。
且剿且抚
“夫环黔皆苗,安能尽杀”、“臣三令而五申之逆则必剿,毋纵恶以养奸,顺则共抚,毋此收而彼杀”——从《直陈黔省情形疏》中就可看出朱燮元认为叛乱需剿、民不可通杀的思想,因此他选择了剿抚结合这样的策略。本是一叛乱将领的罗乾象投降后裹甲佩刀前来,朱燮元相信他,且“塌呼同卧,酣寝达旦”。罗乾象因此誓死归附他,成了内应,烧贼军大营,逼退奢氏逃至永宁,解成都之围。朱燮元也争取了许多女土司的中立态度,并总是尽力上奏表彰,也在奢安之乱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稳定善后
朱燮元因多年平反经历,对川蜀当地有深入的考察,因此他认为应当众建土司,并且汉人和土司均可当首领,以加强管理。他还提出“大渡要隘,俱筑新建城”的主张,极为关心叛乱之后当地的发展问题,心系饱受战乱之苦的平民百姓。朱燮元在这些地区开垦荒土、修筑亭障, 极大地维护了西南地区的治安以及稳定。
历史评价
《石匮书后集》中有引“蜀且有变,平之者朱公也”,其作者张岱也评价道:“朱少师……死守睢阳,不独完城,复得歼渠。是犹剌猬以身为肉,入虎口而反食之者也。功之在蜀,伏波、武侯以后,得公而三之矣。乃天启之季,政在妇寺;少师宁失侯封,而决不归功帷幄。其孤忠大节,不更压倒时辈也哉!”
《明史演义》评价朱燮元道:“亦一大将材,观其固守成都,卒却悍寇,破吕公车于城下,识罗乾象于寇中,智勇双全,难能可贵。”
《明史》也有对他的赞誉:“燮元戡之以兵威,因俗制宜,开屯设卫,不亟亟焉郡县其地,以蹈三善之覆辙,而西南由滋永宁”、“扫荡蜀、黔数十年巨憝,前后皆燮元功也。”
馆员感悟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多多少少经历了分崩离析,却又总有一批如朱燮元这般的人物,他们或有胆识谋略、或奋勇杀敌,扛起民族和谐、家国统一的重任,鞠躬尽瘁。我们如今的繁荣安定也正是艰苦奋斗的前辈们不惧牺牲、负重前行所换来的。英雄不悔,山河无恙!
今日荐书
馆藏代码
K248.044 ZG1.2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主书库二、三层)
屏峰综阅室(主书库四层)
馆藏代码
K248.07 ZX4
馆藏地
屏峰中文书库(主书库二、三层)
屏峰综阅室(主书库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