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电台

漫读电台

“轮椅飞人”史铁生

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3-24浏览次数:2499

 

今日人物丨史铁生

 

路无法再用腿去趟
只能用笔去找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突发脑溢血逝世。


一个最爱田径的80米跨栏运动员
却变成了一个轮椅上的人

1951年1月4日,史铁生出生在北京,中学在清华附中就读,是学校里的顶尖学生,体育特别好,尤其擅长80米跨栏。他用外八字脚跑步,上身钟摆式打晃,跑起来像刚出斗兽场的野牛。只要有他参加的比赛,一冲就是第一名。18岁那年,史铁生去陕北关家庄插队,住在窑洞里。陕北的冬天,窑洞冷得像冰窟窿,史铁生就用大衣裹着脑袋,身体蜷成一团,只剩下嘴巴不停地哈气,以此熬过漫漫寒夜。碰到下雨下雪,就钻进牛棚,牛棚里尽是粪尿,连打盹的地方也没有。20岁那年,史铁生在山里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无处可躲。沟沟壑壑的黄土高原上,只剩下暴雨中的史铁生和一头老牛。雨停了,回到家,史铁生发了高烧,大病一场。他以为自己的身体强壮,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一年后,他下肢彻底瘫痪,从80米跨栏冠军变成了一个轮椅上的人。

 

我是残疾人,但不是废人

瘫痪后的史铁生一边写作,一边找工作。工作后,每天就摇着轮椅到街道工厂去上班。他在仿古家具上画画,每月挣十几元钱贴补家用,一干就是7年。早年,他住在北京前永康胡同一个大杂院的最里边,从院门到屋门,轮椅得走过几十米坑洼不平的土路,一不小心,轮椅就要翻车。轮椅翻了,史铁生也不喜欢喊人,就坐在地上先扶起轮椅,再用双臂把自己硬撑上去。

他的小屋只有六七平方米,屋里除了床和写字台,剩下的空间仅够轮椅转个小弯。这么个小地方,时常有朋友去看他。在很多人眼里,史铁生的人生堕入低谷,应该变得沉默自闭、绝望无比。可这些朋友见到史铁生后,惊叹了,史铁生不单没有自暴自弃,反倒异常开朗,聊天起来滔滔不绝,只要好玩的事,好吃的东西,他都为之痴迷。

从文学聊到体育,又从体育聊到旅游,天南海北,无所不聊。尤其爱聊吃的,聊起来就有滋有味。生病后,史铁生胃口依然不减,尤其爱吃肉,他又正好属虎,所以朋友们都笑他,人送外号“食肉动物”。作家王安忆第一次去看他,以为史铁生会讲述自己的悲惨人生,感慨命运无常。结果史铁生从头到尾都在和他聊饺子。王安忆说,史铁生的乐观和率真,让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都自愧不如。还有一次,几个朋友去看他,赶上饭点,史铁生拉着他们说:“都别走,我给大家伙儿做饭,做好吃的。”大家不愿意给他添麻烦,他倒是坐在轮椅上,撸起袖子开始炒菜。一边炒菜一边还和大家有说有笑。那顿饭,几个朋友吃得泪流满面。

 


我的职业是生病
业余写点东西

有人说,史铁生之后,谈生都是奢侈,论死都是矫情。1980年,由于下肢麻痹、肾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史铁生连正常排尿都是问题,从此只能插着尿管。紧接着,由于每天长时间坐压,血液循环受阻,褥疮开始发作。再后来,尿毒症威胁着他的生命,前列腺引起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止写作整天卧床……医生说,“冬天,他的腿经不起寒冷,如果冻了就有坏死的可能;夏天,全身的热量只能从上身排出,额头的痱子从来不断……”

他说他人生的大半时间都在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最后他自嘲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医院12间病室他住过10间,每隔一天就做一次透析,是全医院最熟悉的病人,就连他的护士都感慨:“你的名字没取错,你的命比铁都硬。”翻看史铁生的照片我们会发现,年轻时他很少有笑容,反而在轮椅和病床上经常灿烂地笑。他参透了生死病痛,在残酷的命运面前表现得比谁都乐观,比如他调侃透析:“做透析就像去上班,有时候也会烦,但我想医生、护士天天都要上班,我一周只上三天,比他们好多了。”透析期间,他在轮椅上、病床上用了4年时间写出了著名的《病隙碎笔》。这本书里他写到,“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瘫痪坐到轮椅上时他觉得世界天昏地暗,后来生出压疮、皮肤溃烂,才觉得轮椅上的日子多么晴朗。后来又患上了尿毒症,做透析做到生不如死,他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他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面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样的“幽默”听着心酸,但却也包含着对人生的理解。

希米,你这顺水漂来的孩子


史铁生常说自己是不幸中最幸运的,因为爱情。1989年,38岁的史铁生遇见了比他小10岁的陈希米,第一次见面史铁生就冲着她说:“你是我想象的样子。”原来,陈希米曾是《希望》杂志的一名编辑。1979年,史铁生的一篇小说发表在这本杂志上,两个相似的灵魂,由此遇见。在那之后,他们一直书信往来,直到十年后初次见面。他给她讲自己过去的事,讲他的母亲,他的初恋,讲到她泪流满面。陈希米之前,史铁生有过一段不被认可的爱情。这一次,他和陈希米的爱情同样遭受到了质疑。陈希米的左腿有轻度残疾,更有人语言攻击:瘫子配瘸子,倒也般配。史铁生才不管这些流言,他问她:“若不是爱情,请你离开;若是,那么留下来,我们一起活出爱的荣耀。”陈希米留下了,他们过起了凡夫俗子的婚姻生活。直到现在,铁凝依旧记得多年前到史铁生家里做客的情景:一个不足70平米的小房子里,陈希米亲手和面团、烤面包,“这个充满面包香的家,整洁、朴素、温暖,那样的有尊严,他们过的每一天,都那么有情有义。”他们坚持不请保姆阿姨,就是为了两个人可以有更安静的独处时间,倾听彼此掏心掏肺、袒露一切。史铁生常常觉得,陈希米就像是上帝给他关闭一扇门的同时,还给他打开了一扇窗。

他在带有自传性质的《务虚笔记》里写:“我们呢?是不是真的?我们是不是真的一伸手就可以互相摸到?他们整宿睁着眼,手拉着手,仿佛担心又会在这黑夜里失散。”

他也曾偷偷给她写了一首《赠妻子诗》:
希米,希米
你这顺水漂来的孩子
你这随风传来的欣喜


一座文学的高峰
一个生命的奇迹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的史铁生, 1983年凭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在当代文坛一举成名,这个小说不仅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再现了特定政治时期,一部分知青的生存状态及生命状态,反思人生途路的幸与不幸,并藉此展现了陕北的风土人情以及陕北人的憨直、坚韧、顺乎大道的性格。小说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的平淡而拙朴,意蕴深沉。

史铁生在轮椅上生活了30多年,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创作了20部短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2部长篇小说、18部随笔散文和2部电影剧本。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回忆知青生活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了1983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4年,小说《奶奶的星星》再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殊荣。短篇小说《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了《作家报》评选的1996年十佳小说奖,同时《老屋小记》也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在《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等作品中,他思考着生命与死亡、残缺与爱、苦难与信仰等人生课题,告诉了我们他如何在被摧残的命运面前活出人生的意义。

周国平说:他是中国最有灵魂的作家。

莫言说: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铁凝说:这是一个少用“伟大”一词的时代,可是史铁生完全当得起“伟大”这个词。

韩少功说: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


今日荐书丨《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索书号:
I267 ZS/17.16

朝晖中文书库
屏峰中文书库
莫干山中文书库

在一个本应横冲直撞、骄傲前行的年纪,一个名叫史铁生的青年残废了双腿。于是他整日在一个叫地坛的园子里苦思冥想,对着满园荒芜真诚发问,想弄明白生死。后来他想明白了,在一本叫《我与地坛》的书里写道:"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念———"存在先于本质"不谋而合。加缪曾在《西西弗的神话》里写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存在是上帝给的事实,存在中所经历的遭遇也是上帝给的事实,尽管史铁生一度痛苦迷惘,最后仍然接受了这个事实。这种接受对于他来说是深刻思考后的结果,不是从哲学史里摘取而来的,是浸泡着苦难曲折生长出来的。

作者围绕着那座“心灵园林”,用一种缓慢平和而又坦然的叙述语气,诉说着地坛的人和事。那些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那一段段坍记了的高墙与散落了的玉砌雕栏都是史铁生十五年的朋友,也是他心灵上的慰藉。

对于那个漂亮而令人怜惜的弱智姑娘以及她的哥哥,对于那对由年轻人变成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作者如同一个路人般,静静地在旁凝望着这些好像冻结了的事。好像史铁生就是地坛的另一个化身,见证着园子里的历史。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馆员感悟

 

自称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思考巨人,“用残缺的身体,乐观的笔调,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位从反思荒诞时代开始,到追问生命终极的知青作家,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

校区地址

  • 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288号
  • 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工大路1号